从2020 年起,该课题组深入云南省边境地区,采集了数千只野外雌性伊蚊,并分离出 55 株蚊虫肠道共生菌,进行功能筛选。 研究发现,在白纹伊蚊的肠道中定植了一种名为 Rosenbergiella sp. YN46 的共生菌,该细菌能够显著抑制蚊虫感染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 机制研究显示:Rosenbergiella sp. YN46 通过分泌葡萄糖脱氢酶,...
7月10日,勐腊检验检疫局在关累码头进行伊蚊常规监测时,在一艘入境船舶的外挂轮胎积水中捕获一批蚊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室培养、羽化和鉴定,在上周确认发现其中有埃及伊蚊6只,3雄3雌。 据勐腊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埃及伊蚊是引发“登革热”的祸首,只要种群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并且被登革热病毒感染,就可以导致登革热...
近期,我国云南、广东、浙江等部分南方省份出现登革热散发病例。疾控专家提示,倡导我国东南地区居民要积极清积水,减少伊蚊幼虫孳生,做好预防工作。 发热、肌肉痛、皮疹……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感染了登革热。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张萌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登...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通过蚊子大家族中的一员伊蚊,也就是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过8到10天的发展壮大,可以再次通过叮咬传播,但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人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潜伏期一般在一周左右。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疲倦,并伴有剧...
登革热是由蚊子中较为常见的伊蚊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此种疾病传播速度快,易出现聚集性发病。
登革热在云南省需要严格防控,由伊蚊传播,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等,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预防关键在于避免蚊虫叮咬。
云南伊蚊属奈蚊亚属—新种及二新记录种记述(双翅目:蚊科)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分布调查
《云南入侵重要媒介蚊虫埃及伊蚊防控的基础研究》是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由赵彤言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联合基金项目。中文摘要 埃及伊蚊是重要的医学昆虫,是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重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入侵云南严重威胁当地的公共卫生安全。本项目针对云南入侵重要媒介蚊虫埃及伊蚊,选择云南省瑞丽、景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