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出自南朝诗人谢朓的《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赏析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题如此准确具体地标明了行程和去向,诗人...
“云中辨江树”:云雾朦胧中辨认江岸树木,既体现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熟稔,又以视觉阻隔暗喻仕途迷茫。“辨”字包含理性克制,与谢灵运“山水含清晖”的直抒胸臆形成对比,体现谢朓诗风从玄言转向清丽的过渡特征。 全句通过“归舟”与“江树”的虚实相生,构建出空间纵深:纵向的天际线强化...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堪称千古名句,从写景来看,它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又朦胧缥缈的江景图。天际归舟如点点墨痕,云中江树似绰绰幻影,远景的勾勒营造出空灵意境。同时,诗人极目远眺、努力辨识的动作,又将眷恋不舍之情融入其中,归舟象征着归乡的期盼,江树是故园记忆的承载,漂泊之感与思乡之意尽在景中,景情高度融...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释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出自南北朝谢朓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解释: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赏析:此句语言清淡自然,描绘了一幅长江行旅图,烘托出淡淡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恋和不舍。
[译文] 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出自] 南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 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 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 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 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 终隐南山雾 。
诗词文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原文】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出处】南北朝·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鉴赏】从江面尽头水天相...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写诗人踏上征途,望向前路漫长迷茫,回望故乡,书写眷恋金陵、去国怀乡的愁绪。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这两句承上启下,巧妙地由前四句眷恋故乡的惆怅心情转换为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摇摇”表现出了诗人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的感觉,以及倦于行旅、思绪...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出自南朝诗人谢朓的《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赏析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题如此准确具体地标明了行程和去向,诗人却没有以...
由第一段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 “望敬亭,绛雰浮嶾,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可知第一段是在诗文中初识敬亭山并远望了概貌。根据第一段末句“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可知第二段是实地游览敬亭山。据第三段首句“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可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