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棠,女,是辽宁抚顺人,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于雪棠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抚顺 毕业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职业 教师 专业方向 文学 职务 博士生导师 任职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职称 教授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
2014 - 于雪棠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1 收藏相关文章 《桧风·素冠》"棘人","栾栾","慱慱"本义考辨 2013 - 于雪棠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1 收藏相关文章 夸诞之言·似道之言·两行之言——《庄子》"寓言"含义词源学考辨 2013 - 于雪棠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
于雪棠,辽宁抚顺人,2000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2018年秋季转至古典文献研究所。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公派到香港教育学院(2003.10-2004.8)、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和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工作(2011.10...
于雪棠,1989年9月至1996年7月,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于雪棠进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师从李炳海先生,于2000年7月毕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从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于雪棠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2000年至2002年,于雪棠在位于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
文| 于雪棠 语录类文献是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辑录孔子之语的文献更是重中之重。传世文献中,《论语》最具权威性,此外,还有很多文献载录了孔子之语,思想倾向不尽相同,有些与《论语》一致,有些则颇为驳杂,文字风格亦各不相同。这些成于不同时期...
于雪棠老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1989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入学,师从李炳海先生,2000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文/于雪棠 [摘 要]孔子自云“述而不作”, 然而, 其核心思想并非通过“述”的方式而建构, 这与后世依经立义的话语建构方式迥异。《论语》载录孔子论及六经的言论很少, 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从经典解释中得来, 其学说的建构, 是在面对现实政治、 社会、 自我等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是从其个体的生命体验...
2001年6月,一篇题为《苦难中的逍遥游——苏轼纪游词的文化意蕴》的会议论文,由于雪棠提交至香港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宋词与宋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荣获论文二等奖的佳绩。此份论文经过精心研究,深入探讨了苏轼纪游词的文化意蕴,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获奖论文后被收入《柳永、苏轼、秦观与宋代...
于雪棠:英语世界《庄子》“卮言”研究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网 04-0909:24 寓言、重言和卮言,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历来歧解纷出,其中,“卮言”尤为学界所重,英语世界亦多有探讨。《庄子》的各种英译本及相关论文中,卮言的译法只有几种,大多遵从中国古代有影响的注疏。 19世纪有三位英国汉学家将《庄子》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