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棠,辽宁抚顺人,2000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2018年秋季转至古典文献研究所。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公派到香港教育学院(2003.10-2004.8)、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和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工作(2011.10...
攻读硕士学位以来,在《河南大学学报 》、《中州学刊》、《北方论丛》、《社会科学战线》、 《周易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文学前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汉学研究集刊》、《文学评论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涉及《周易》、《尚书》、《诗经》...
2001 - 于雪棠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被引量: 1 收藏相关文章 《周易》《诗经》及汉赋狩猎主题作品之比较 2000 - 于雪棠 -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5 收藏相关文章 >的人生哲学与儒道两家的艺术显现 2000 - 于雪棠 - 《北方论丛》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周易》的人生哲学与儒道两家的艺术...
于雪棠,1989年9月至1996年7月,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于雪棠进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师从李炳海先生,于2000年7月毕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从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于雪棠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2000年至2002年,于雪棠在位于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中...
于雪棠老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1989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入学,师从李炳海先生,2000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于雪棠,197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已出版专著《〈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先秦两汉文体研究》《易庄居诗文丛论》,参与编著《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诗赋词曲读写例话》等。...
文丨于雪棠 [摘 要]孔子自云“述而不作”,然而,其核心思想并非通过“述”的方式而建构,这与后世依经立义的话语建构方式迥异。《论语》载录孔子论及六经的言论很少,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从经典解释中得来,其学说的建构,是在面对现...
于雪棠:英语世界《庄子》“卮言”研究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网 04-0909:24 寓言、重言和卮言,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历来歧解纷出,其中,“卮言”尤为学界所重,英语世界亦多有探讨。《庄子》的各种英译本及相关论文中,卮言的译法只有几种,大多遵从中国古代有影响的注疏。 19世纪有三位英国汉学家将《庄子》全译...
#BNU分享# 【于雪棠丨心间雅意,笔底诗情】与你分享北师大文学院于雪棠老师诗作。本诗写于欣赏中山音乐堂2019非遗演出季“泰山北斗映蓝天”古琴名家音乐会后。来源:京师人文 http://t.cn/AiBPE8HY
主编: 于雪棠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23年10月 ISBN: 978-7-5207-3566-7 本书简介 语录类文献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注疏相比,语录类文献不仅可以依经辨义,也能在经典之外自创新义,其问题指向更明确、更集中,更便于直接表述言说者或编纂者的观点,更有利于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儒家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