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èr cì gé mìng ]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发生于1913年,是以孙中山为代表反抗袁世凯的革命事件。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成语 一蹴而就 入木三分 全力以赴 再接再厉 出类拔萃 吹毛求疵 ©...
陈培松(1890-1914),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匿居上海闸北与黄埔之间,按孙中山指示,在沪秘密工作。1914年春回广西,密谋讨袁。回桂前一天,遭袁政府侦知,逮捕下狱。5月时遇害。 杨体锐(1892-1913),1913年二次革命时,任河南讨袁豫西民军司令,准备策动驻扎在豫西的镇嵩军起义,于是奔走于开...
这个名为“联日讨袁12条大纲”的议案,最后因为国民党内部大多都反对,再加上“二次革命”很快就失败了,所以没能施行。不过有资料显示,在那个时候,孙中山在讨论这个提议时,大体上是表示同意的。他只是跟森格讲,他不能离开中国,会让黄兴做他的代表,到日本去商量这个大纲的具体内容。【7、各方冷漠的态度】...
解析 1913年,宋教仁被刺一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这次斗争,因为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故答案为:“二次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革命”。识记与“二次革命”相关的历史史实。
“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孙中山 袁世凯 “二次革命”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事件,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暗杀,而这一时期却是当时的中国要开国会,争取民主共和的关键节点。孙中山 1912...
在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实力上存在明显的差距。北洋军占有明显优势,首先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北洋军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次拥有坚实的财政基础:得益于善后大借款,北洋政府拥有较为充足的财力来支持军事行动。另外就是中央集权的优势:作为中央政府,袁世凯能够调动...
1913年7月12日,中华民国前江西都督李烈钧在孙中山的号召下,率先起兵反对袁世凯,引发了二次革命。1913年3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上海横滨正金银行内商讨反袁问题 二次革命,也被称为"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之后发起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这场斗争发生在...
7月,北洋军逼进江西。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等省市相继宣布独立, “二次革命”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全面展开。北洋军大批南下,进攻九江、南京诸地。“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被通缉,再次流亡日本。 暂无解析...
二次革命的失败使袁世凯在短期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在1914年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并开始实施一系列独裁政策。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恶化,地方军阀势力日益壮大,国家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分裂和混乱之中。国民党的分裂与重组 二次革命的失败对国民党造成了重大打击,许多党员被迫流亡海外,党内出现了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