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了解二十四节气很有帮助。 1 湘蛮子2022-05-03 11:48:50 图文并茂地讲述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特别图片由作者在晋南(最古老的中国发源地)一一拍摄,具有较大的科普与文艺价值 0 hbcwh2022-11-15 14:16:22 这本书编得还是不错的 0 刀叢中的小詩2023-12-12 15:22:48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吴澄(伯清)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全面解释了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一节气三候)。每个节气划分为三个物候,全年共七十二物候。人们通过观察二十四节气,把握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和时令饮食的变化规律。🌱七十二物候是根据我国黄河流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制定的。每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李学峰 艺术·摄影·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该书感时应物,从中国农历的历法源头晋南地区说起,以影像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说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同时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
该书感时应物,从中国农历的历法源头晋南地区说起,以影像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说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同时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揭示了自然的魅力和农业生产中的趣味,颇具科学性、知识性和欣赏性。
📜七十二物候,作为中国最早的物候历,融合了天文、气象和农事知识,为古代农耕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它以五天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每个月的26日至月底被视为一个侯,因此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每一个侯都与特定的物候现象相对应。
最早可见载有与“七十二候”相关内容的《夏小正》记的其实是每个月的物候,而非每个节气。有一些资料里,举的例子还可以宽泛到《诗经》《月令》等,所用的单位也是月,也就是某些观点里所称的七十二候比二十四节气更为古老。 现行所用的七十二候与成书约在汉魏的《逸周书》里的最为接近,但仍有一些出入,宛敏渭文...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来自历法源头的影像物候报告》一书由农业及粮食领域专业作者李学峰著述拍摄,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该书感时应物,从中国农历的历法源头晋南地区说起,以影像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说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同时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惊蛰:初候,...
古代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一词即出于此。这成为农业气象学及物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还总结了有规律的冷热干湿等现象,如三伏、九九、梅雨等杂节气,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节气的不足。两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是科学的,在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