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 1 : 29 : 300 法则,同时也称事故金字塔。即在 330 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 1 次,轻伤、微伤事故 29 次,无伤事故 300 次。 事故法则指出,要消除 1 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 29 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 300 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预防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
什么是事故法则?事故的预防原则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事故的统计规律即事故法则,又称1:29:300法则,即在每330个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组织管理原则、安全教育原则 ...
事故法则包括以下常见原则: 1.多重故障原则:事故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和故障的累积导致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原因。 2.链条原则:事故往往是一个事件链条的结果,其中一个环节的事故或故障会导致下一个环节的事故或故障。 3.偶然性原则:事故往往是由一系列偶然的或不可预测的事件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4.人为...
事故法则的核心理念是,如果有事情可能出错,那它肯定会出错。 可预见的事故法则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看似可预见的事故。比如,当你匆忙赶公交时,几乎肯定会错过它;当你心急火燎地急于回答一个问题时,思维却会变得迟钝;当你匆忙驾驶车辆时,几乎肯定会发生事故。这些都是事故法则的典型例子。 这种可预见的事故...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解读:第一,事故的发生是无数个轻微量变的结果,要防微杜渐。第二,再完美的技术和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第三,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中的伤亡事故:伤亡事故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第一、...
百度试题 题目什么叫事故法则。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叫1:29:300法则,即在330次事故中,可能会造成死亡或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害事故300次。反馈 收藏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并不是1941年才有的,只是这个美国工程师提出来的一个统计结果,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说法,都是再说明如果不从小问题去预防,去改正,未来一定会有大问题,大麻烦。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就是说明这个问题:蔡桓公问扁鹊他们三兄弟哪一个医术最高明?扁鹊告知:他的大哥医术...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作用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 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
答:(1)“1:29:300事故法则是美国安全工程师Heinrich(海因里希)提出的。此法则是Heinrich从55万余次事故的统计中得出来的比率:在平均330次事故中,有300次事故没有引起人员伤亡,29次造成轻伤,有1次事故会出现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但究竟会在哪一次事故中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人们无法做出判断。 (2)该法则说明了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也叫事故法则.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这个法则说明在每330起意外事故当中,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