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修 [ shì xi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ì xiū ] 治理。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临危不惧 厚德载物 呼风唤雨 差强人意 无微不至 杞人忧天 琳琅满目 相提并论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事修与理修的区别 一切法分为事和理两部分,事就是相,理就是如来藏理体。在谈论事的时候,就要从相上来破除相的真实有性,这时候就不能从理如来藏的角度来说了。那会让有些人认为相就是真实的,就会生起执著,从而心有束缚,不能解脱。 小乘法都是从相上来破有,大乘法是从理和事两方面来修行,从理上来破相...
“事修”和“理修”是著相与不著相而言的。 “事修”即是所作所为的善法皆念念在心,便是著相而修了,这样叫做“事修”,是修世间善法,可得世间善报,是不能出世间的。 “理修”是指所做为的善法,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于“人、我、法相“,是名为“理修”,这是出世间的。无相修得善法,是能够了...
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指是心是佛;心造指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才显。悟理之后,仍不废事修,才为真修,否则便堕落于“执理废事”的狂妄知见中了。所以说:“以自心所具所造的六字或四字洪名,为系心之境,让人时刻不要忘记。”此种...
二者缺一不可,好比眼睛和腿。除了智慧和禅定之外,还有一个基础,就是戒律。智慧是眼目,禅定是身体,戒律是两条腿,所谓“慧目、定身、戒足”。这是从三学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讲,实践就等于是两条腿,理论则好比是眼睛。从禅宗修行的目标来...
念佛理观跟事修的运用(一) 我们讲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时候,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开示,有三种念佛: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这个叫净土法门。这个他佛,这个“他”当然指的是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只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
生命中最好的修行是修性 古人说:“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点灵光无用处。”遇人修行,遇事修性。不遇见一个人、不经历一件事,又怎能知晓人性的真面目。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反正我们都只来一次。有时世界的模样往往取决于观者的视角,我们的内心才真正决定了酸甜苦辣的人间百味。
生活终究不过是一场修行,修的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怡然自洽。也许是在陋巷里一箪食一瓢饮,但精神世界万物丰盈。也许目之所及都是荒凉破败,但内心自有清喜的水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是一条莫能御之的洪流。但有时,世界的模样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余罪》里,有一段话颇有深意:“我问你一个...
王阳明:事上修、心上修、尘中炼 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王阳明被尊称为“圣人”,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生就是一场关于自我的修行。不论是在面对困境还是处理事务时,都需要通过修炼来提升自身。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例子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1、事上磨: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有所成就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和弟子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