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疏,读音是shū shū,汉语词语,释义是奏疏,出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解释 奏疏;信札。出处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唐·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洞庭...
大家还在搜 书疏的意思 书疏表章 区别 旋疏 书和疏的区别 读书录 疏之 信札和信笺的区别 真书百科释义 报错 书疏,读音是shū shū ,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奏疏。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热搜字词 入木三分 卧薪尝胆 咄咄逼人 孤注一掷 揠苗助长 断章取义 无动于衷 ...
书疏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书疏[ shū shū ] ⒈ 书信。 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⒉ 奏章。 引《史记·卷一〇一·袁盎鼌错传》:「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 书疏名字寓意 书疏名字寓意取其中书字起名,其寓意为知识丰富、学识文博、素养高;之意。
书疏,拼音:shū shū,书疏的意思:1.书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2.奏章。《史记.卷一○一.袁盎鼂错传》:「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
书疏 词语书疏 拼音shū shū 注音ㄕㄨㄕㄨ 繁体書疏 基本词义 奏疏;信札。 详细解释 书疏[ shū shū ] ⒈ 奏疏;信札。 网络解释 书疏 书疏,读音是shū shū ,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奏疏。
上疏: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2.指奏章。上书言事是儒臣规谏君主、实施伦理制衡的重要方式。臣民上书可以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等三类。“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汉书》中记载了颇多臣民上书事件,著名的如主父偃上书谏伐匈奴之穷兵黩武政策;徐乐上书言秦土崩...
书疏的解释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 未尝 不止辇受其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杂艺》:“ 江 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 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宋 叶适 《 夫人...
尺牍书疏 千里面目 手札,是古人的书信,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也就是现代人说的“亲笔信”。广义的手札包括文稿、诗篇等小幅书法作品手迹等。 所谓的手札书法,其实是对古人信函、札记、文案等文本的通称,也是古代书法遗存中常见形式之一。唐代以前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多称为“帖”,从明清至近现...
名流书疏掇英 Lot 526永忠、成桂、高书勋 等 诗札一册 册页(二十五开)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 估价:RMB 400,000-500,000 参阅:1.《有关曹雪芹十种》第32页,中华书局,1963 年。2.《燕都》,第43页,1992年1刊。爱新觉罗·永忠(1735-1793),满洲人爱新觉罗氏。字良辅,号渠仙,又署臞仙、栟榈道人、...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 刘涛 东汉士人已将手迹当作人的面目来对待。窦章与书马融,遣下人孟陵奴送达,凡“两纸,纸八行,行七字”,馬融报书云:“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后汉书·窦融传附窦章》注引)蔡邕也说过类似的话:“相见无期,唯是书疏,可以当面。”(《全汉文》卷七十三)及至南朝,江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