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书斋山水,讲究意趣。将笔墨转化为可以交流的语言,方便人们感受到画中韵味。《梅影书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出色一些。画面构图相较《秋林书屋》更复杂一些,经过巧妙布置形成了动感。看着烟云升起,梅花朵朵,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表现手法上,书斋山水除了赞美自然景色,还要赞美文人雅士的道德品行。通过描绘环境氛围...
《寒烟秋树》中弥散着荒寒气息,文人在山脚下,书斋靠近山巅。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书斋山水,既然描绘文人读书,为什么文人和书斋不在一处。古人以含蓄为美,喜欢运用留白的手法。在表达内容时忌讳平铺直叙,要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周镐画《寒烟秋树》,希望借此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人感受到一段“影像”浮现眼前。书...
由宋至元,『书斋山水』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到了明代的『吴门画派』,这一山水类型达到了巅峰,并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包括书斋环境、建筑形制、室内陈设、文人活动的程式化描绘。 钱榖《松石流泉图》 『吴门画派』的『书斋山水』,通过程式化的手段,营造了一个『永恒』的书斋时空,以承载文人的情感与理想,呈现...
文徵明传世的『书斋山水』画有很多,进行对比发现呈现出程式化的面貌。具体体现为:(一)书斋建筑形式的程式化。书斋通常包含两间或三间房屋,其中包括一个水平方向、正面敞开的厅堂和一两间侧室。斋主与客人交谈、观画、静坐等活动多在厅堂发生。而侧室或为藏图书典籍之室,或为茶室或空无一物。房屋以茅顶木柱的朴...
和单纯描绘山水景色的作品相比,书斋山水更容易引起精神上的共鸣。画书斋山水,往往借鉴元四家、明四家的画法。 他们都注重表现审美情趣,讲究画外之韵。《秋林书屋》是高简的作品,仿唐伯虎风格创作而成。 从画中可以发现,风格的形成和技法有关,不过技法并不是划分南北宗画派的唯一标准。
元代以降,『书斋山水』成为文人最喜好的题材之一。而『吴门画派』则进一步丰富和更新了这一题材的形式和意涵。朱良志提到:『明代以来随着江南园林尤其文人园林的突出发展,绘画中的园林形象越来越多。』 明 刘钰 清白轩图 吴门早期画家如赵原、谢缙等的许多绘画都描绘了文士在书斋中的隐逸生活,如赵原的《合溪草堂图...
书斋山水在元代异军突起,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张灵为了彰显文人本色,结合了元人笔意。画中有两座状如馒头的高山,看上去十分眼熟。赵子昂画的《鹊华秋色图》中就有这样的山形,赵子昂采用实景写生的方法描绘了济南的华不注山和鹊山。张灵有没有去过山东很难考证,但他应该见过赵子昂的画作。临仿赵子昂的画风,...
笔墨,是山水画技法的总称,仅仅两个字,就能衍生出很多风格特征。意趣,是情趣的意思。意趣因笔墨而产生,笔墨因意趣有了万千变化,让山水画脱离了单纯描绘风景,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比如这幅《溪堂诗思》是清代画家张庚的作品,在题材上属于书斋山水。正好体现了重笔墨尚意趣的特点,从中可以了解到清代画家的审美追求...
理解了书斋空间的理想化后,可以更好地解释『书斋山水』的程式化问题。吴门文人用程式化的方式反复书写书斋超越了现实中书斋形制和环境的差异,也超越了时间流逝的生灭变化,驻足于当下的赏玩。空间的静止和时间的当下,使书斋的时空具备了一种『永恒性』。这种永恒并非度量上的无限,而是瞬间对真性和实相的顿悟。 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