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书论中,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其叙《草势》谓出于崔瑗,叙《篆势》谓出于蔡邕,,而《古文》与《隶势》则出于卫恒自述,其述《古文字势》曰:古无别名,谓之字势。可见卫恒时代论书以势而无别名,以势论书至迟在蔡邕所处的汉末经已出现。蔡邕另一篇重要书论,即宋陈思《书...
康有为对此也曾以“古人论书以势为先”的观点。势进入古代艺术是作为审美范畴而出现,还广泛存在书法批评之中。以书势中心,文论、画论等艺论中的势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所以,如何将书势引向深入,有利于中国美学理论的学习。
“势”在这里不能被解释成某种“文体”称谓的,这一方面与“势”的本义相悖,另一方面也与《书势》所论主旨不符。 “势”作为万事万物的状态概念与“势”作为“书”的状态概念,表面上看似范围变小小了,但事实上仍然是同一的,因为“书肇于自然”,即使...
是故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 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其右体者 也,而右体则运于其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 上体则运于其下体。 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 拇踵下钩, 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也。下体实矣, 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至于“书势”可以从上文手卷中找到一个行楷书的“势”一行向一边偏就是“行势”,一字往一边偏就是“字势”如果通篇往一边,或者三边都有,就是“书势”“书势”一般多用于行草,尤其是大行草。书势一般是建立在用笔上的“章法”用笔给了通篇作品的基调,是沉着还是雄浑还是温润秀气。章法的变化则是在用笔...
显然,书势在书法中,扫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为书之妙道,在于势变贯通;追流溯源,书有八势,书势位显,方可通神。书势待厚积薄发,其象(相)意在心,其灵在手,心的双畅,书势成流,随笔而注,阴阳相济,方可'奇怪生焉'!
《四体书势》选自《晋书·卫恒传》。四体是古文、篆、隶、草四种字体。书势,指字体的书法特点。此篇的价值,不只在于对四体书势作了比较确切的形象描绘,还在于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对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虽是从使用价值来说的,同时也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从文字的发展来说,四种字体的...
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也强调了“笔势”的重要性,“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书法中用笔、笔势和结字要兼备,才能算书法创作,少一种,便是还没得书法的真谛。他还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功”。人们要学书法,先要学识势,然后才能用功夫,...
卫恒《四体书势》原文及译文古代书论 原文: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jū诵、仓颉jié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