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所限,我们的先辈们书信往来也大受限制,如果遇到“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一封传递平安信息的家书又何止是抵得上“万金”!出生于70年代之前的人,大都有书信往来的经历,80后开始写信渐少,90后的几代人就更不怎么写信了。像我这样出生于70年代晚期的一批人,写信最多的应该是从90年代...
与诸多现代化的新型通信方式相比,书信往来显得漫长、低速、落伍甚至原始了,习惯了快节奏的现代人好像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了。那些发黄的书信和日记曾跟随我多次搬家,历经沧桑,现在已不知散落何处,但在我的内心里,书信依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书信往来在我读书学习和成长中伴着我度过了珍贵的青春年...
跨越山海的笔友情谊日益深厚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学生收到“山水知行”书信陪伴计划的回信(4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从天山脚下到长江之滨 1200多个日夜过去 五师高中累计有450余名学生 以书信的形式与武大学子结为笔友 累计通信3200多封 一年一届轮换的武大研支团 成了传递这份友谊的“...
首先,书信往来活动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交技巧。通过书信,我们可以向亲朋好友传达关心与祝福,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在书信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书信往来活动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在书信撰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这...
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简介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
这时的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种,是官府书信往来,和私人交往的一种凭证。汉代的印章制度在继承秦朝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和变化,表现为在细节上进行了微调,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首先,汉代的印章在使用制度上相较于秦朝有了略微的放宽。在汉朝初期,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依然严格规定只有帝王...
在现代通信技术推广普及之前,书信往来是相隔较远的亲人、朋友等最古老、最实用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功能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另一种是表达情感。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与家人之间相互来往的家书,更是维系家人之间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其中往往包含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在手机还没有普及之前,书信这种联通...
古人书信往来的古诗及注释 1、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宋)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译文:梅枝上的小花是东君的来信。雪融化后花也快开了。南边枝头的花朵开完后北边的花朵也开了。这是被陇头游子寄过来的春天啊。 2、空园数日无芳信,侧侧残寒犹未...
于我而言,父母之间的书信往来,是缓解乡愁又饱含亲情的家书,承载着在异地他乡的我,对家乡和亲人的浓浓思念。和先生之间的情书,诉说着彼此之间的相惜相怜,和那山水红尘,阻隔不断的相思痴念。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智能手机和大量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快餐化,表面化,从众化,人与人之间的人情...
古人对书信往来的雅称有很多,例如: 1.书札:指书信。 2.书函:指书信、信函。 3.信笺:指书信、信件。 4.鸿信:指来自远方的信。 5.章书:指公函、文书。 6.书状:指书信内容。 7.书简:指短信、简短的书信。 8.书牍:指信纸或书信的内容。 9.笺牒:指短信、便条。 10.雪中书:指在雪中写的书信。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