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官职> 习艺所 安置罪犯劳作的场所。清末置,专门安置轻罪人犯并强制其工作习艺。初属巡警部,后改属民政部管辖。自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以来陆续开办,多由庙宇仓廒改设。无监狱的州县并有兴办习艺所以代替监狱者。 习艺所相关 左署 左监 左宦
直隶的行政区域分为五道。按照刑部新订章程,应设五座罪犯习艺所。但是袁世凯以“际此各库空虚,实难同时并举”为由,提出先就省城、天津分设两所。津所开办以后,保定罪犯习艺所(保定为直隶省城,简称“省所”)随即提上议事日程,在丰备仓原址扩建,规模悉照津所办理,开办经费全由赈抚局拨给。其日常经费与津...
平民习艺所亦称“游民习艺所”。 指清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光绪年间(1875-1908)陆续设立,收容无业游民和部分罪犯,教以手工工艺,制造各种纺织品与日用品,其门类包括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方面。产品销售收入拨充经费。辛亥革命后,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不再存在。
首先,清末官办工艺局、习艺所的大规模创立,培养了一批手工业人才。全国各地的工艺局、习艺所大多都设有工艺学堂,专门培养工艺人才。史料记载,实习工厂“自开办至三十三年六月:织科毕业四百七十六名,染科毕业一百零一名,木科毕业十名,肥皂科毕业三十六名,窑科毕业二十名,制燧科毕业十九名,图画科毕业四名,...
清政府需要振兴工艺清政府开办工艺局、习艺所的目的不仅仅是应对流民问题,而且也是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振兴工艺,进一步发展工商业。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到近代已十分落后衰败。资金不足、生产分散是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的一个因素。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其经济形态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中国传统手工业就是在...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津所在内部空地添建游民习艺所,次年二月正式开办。新所之开办缘于袁世凯之提议。据该所章程所言:“光绪丙午(1906),宫保督宪袁以创设罪犯习艺所已有成效可观,复就其旁隙地建设游民习艺所,一切制度如建造房屋必期有益于卫生而尤便于约束,其工艺一事则因材施教,分习专科,号舍、工厂之外...
《雾都孤儿》初版于一八三八年问世.书中所写贫民习艺所,按作者自己说,乃是正古以来一切大小城镇几乎都菲不具有的一个机构.而一八三四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新的济贫法更使它成为政府对贫民进行救济的惟一方式.最初贫民习艺所的建立,旨在把对贫民的消极救济变为使他们能成才以自救的积极教育.孤儿奥立弗从小在贫民习艺所受尽...
历史官职> 京师习艺所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设,属工巡总局。三十二年,改隶巡警部,旋归民政部直辖。收轻罪犯人,令习工艺,使之改过自新; 又酌收贫民,教以谋生之技。设正四品监督一人,管理所务。 清末京师地区的劳教机关。光绪三十一(公元1905年)七月置,初归工巡总局管理,次年改隶巡警部,巡警部改为...
天津罪犯习艺所——中国最早的近代监狱 1902年,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收回天津管理权后,进行监狱改良,任命凌福彭为首任总办,从1903年5月12日动工至次年6月告竣,建成天津罪犯习艺所,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监狱。1913年8月改称天津监狱。1917年4月改称直隶第一监狱。1928年改称河北第三监狱。1940年3月日占时期称河北天津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