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池诗 [宋代] 李廌 韵脚:"东"韵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稚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翻译 拼音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习池诗》翻译 AI智能翻译 陈迹推举古今同,池塘边靠杖送回到鸿。
习池诗 李廌〔宋朝〕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翻译和注释 雍门 (1).城门名。 春秋 齐国 城门。《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 秦周 ,伐 雍门 之荻。” 杜预 注:“ 雍门 , ...
在竹屏风下穿上登山屐,经过十个宿晚上的高阳山,已经忘记了回去的路。诗意:《习池晨起》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中的习池是一个宁静的地方,清晨的景色令人感到清新宜人。诗人在这个宁静的环...
习池诗 李廌〔宋代〕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完善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
这首诗通过描绘习池的古今变迁,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习家池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痕迹。诗中流露出的哀思与感慨,更是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写作手法: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习家池的景物,如颓废的亭榭、清澈的...
1.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习池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如亭台、芙蓉花等,又有动态的元素,如凉风、飞鸟、游鱼等,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作者介绍:皮日休,这位晚唐时期的文学大咖,不仅诗文风格独特,还对社会民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作品既朴实...
xí chí shī 习池诗 chén jī xiāng tuī jīn gǔ tóng,chí biān yǐ zhàng sòng guī hóng。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tóng shān shàng jiē qiān yán xiù,zhì shù yóu chuán wàn hè fēng。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chūn yì wù qíng mí yě xìng...
习池晨起唐·皮日休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片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作品注释①萧森:空气新鲜凉爽的意思。亭台:习家池中的应变亭钓台。②翡翠:指一种翡翠绿...
习家池上草萋萋,流水成渠稻作畦。山简不来游客散,居人犹唱白铜鞮。作者介绍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