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所指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述了刘禅在蜀汉灭亡后被俘至魏国,过着安逸的生活,当被问及是否思念蜀国时,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那些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刘婵。刘禅是蜀汉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在新环境中安于享乐,以至于忘了自己从哪儿来,也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02《乐不思蜀》的故事内容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此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开心,不想念蜀国。" 刘禅人物介绍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为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在位早期能够选贤任能,但后期听信于宦官奸臣,成为了昏庸的统治者。而蜀汉在他的统治之下也最终走向了灭亡,使诸葛亮所期待的“汉室之...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景耀六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乐不思蜀典故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乐不思蜀”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蜀汉皇帝刘备 B.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C. 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孟子 D.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蜀汉皇帝刘备 反馈 收藏
乐不思蜀---( )相关人物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 乐不思蜀---(刘禅 )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孝怀皇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
乐不思蜀的相关人物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 刘禅 考查知识点:背景资料 思路分析与延伸: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