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我国最早的驿站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历史人物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年末,汉王刘邦撕毁与项羽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订立的以鸿沟为界的“楚河汉界”和约,与韩信、英布、彭越会师追击...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的创作背景 《乌江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创作背景与项羽的悲壮历史紧密相连。乌江亭,位于现今安徽省和县的东北方向,乌江浦畔,历史上传说是...
一、杜牧《过乌江亭》,文人的新奇豪气 公元844年9月(会昌四年九月),四十二岁的杜牧迁池州刺史,去池州途中,路过乌江亭,有感项羽乌江之事,写下这首《过乌江亭》。注:很多人说《过乌江亭》写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杜牧去池州上任途中。显然是有误。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②, 包羞忍耻③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④, 卷土重来⑤未可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进士,后来长期在各方镇为幕僚。武宗会昌以后,曾任黄州、池州、睦州...
在王安石的时代,乌江亭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的象征。它见证了楚汉争霸的壮丽史诗,也承载着后人对英雄悲剧的无限感慨。王安石通过《乌江亭》一诗,不仅表达了对项羽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惋惜,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反思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人心向背的力量。在王安石看来,...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是杜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他在赴任池州刺史的路上,路过乌江亭。他的观点是: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儿应该有忍辱负重的肚量是。江东子弟中人才济济,如果当年不自刎,卷土重来,谁输谁赢还说不定呢!这首诗率真...
乌江亭位于现在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也是我国最早的驿站之一。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政权而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202年年初,刘邦的部下韩信率领汉军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引诱西楚霸王项羽陷入重重包围。项羽杀出重围之后,带着一些士兵来到乌江边的乌江亭。
重游乌江亭 乌江,位于安徽省和县东北、长江西岸的驻马河口,因土多黑壤而得名。秦时设亭,曰“乌江亭”。今属和县,为乌江镇。镇东南3里处有一高阜,名“凤凰山”。2000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之结局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仍令人叹息!公元前202年,曾以“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被刘邦重重围困于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