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第一舞台演出这应节的大义务戏时,演员阵容是:陈德霖演金花圣母、姚佩秋演白狐、路三宝演黑狐、 黄润甫演青石精、范福泰演白石怪、杨小楼演金头大仙(蜈蚣)、尚和玉演乌背大仙(蝎虎)、王瑶卿演护背仙子(蝎子)、朱幼芬演红蟒仙子(蛇)、王长林演赖团大仙(蛤蟆)、陆小芬演巡按赵国盛、李顺亭演天师张捷。演员...
如1929年6月,北京慈仁医院创办人张树元,鉴于医院经费欠缺,便邀请胡碧兰“开演义务戏筹款来资助”。[149]同年,天津还发起了“军警医院之募款义务戏”,[150]且“四日中,卖座情形以第四日为最佳,其余各日亦均在八成左右”。[151]筹款扶助贫苦民众是义务戏筹款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方面以办理冬赈义务戏的记载相对...
义务戏与商业剧场的常规演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义务戏的剧目选择独特,往往包含了日常剧场鲜少上演的作品,为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艺术体验。其次,这些演出特别之处在于,许多资深的、在日常表演中鲜少露面的知名演员会参与其中,他们的加入增添了演出的珍贵性和权威性。这些名角在义务戏中通常担任压轴角色...
在过去的年代,义务戏是一种常见的慈善活动,由一些“知名人士”或慈善团体发起,旨在筹集资金援助灾民。这些演出通常邀请专业或业余的演员参与,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演艺人员和热心的票友。由于演出阵容强大,节目内容丰富,尽管票价可能较高,但演员们无私奉献,不取分文,只接受主办方提供的食宿待遇。义务戏...
十二年间,在上海曾观赏南北名伶无数佳剧,但至今永志不忘的,则是1940年8月所看到的一次盛大的义务戏。这次义务戏的缘起是:上海有个救济艺人的场所“梨园坊”,因为拖欠实业银行的债款,银行逼债甚急,“梨园坊”管事人想把它卖掉,周信芳当时主持“移风社”,常年在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演出,8月盛夏,恰逢“歇夏...
解析 第一次义务戏是为日本人义务演出,让日本人买飞机。第二次唱义务戏是为抗美援朝的飞机捐“螺丝钉”。程砚秋由第一次的拒绝到第二次的主动要求,体现了程砚秋先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 结果一 题目 【题目】5.文中讲了两次“义务戏”,它们有什么区别?从中你能体会到程砚秋怎样的感情...
义务戏举办前期先由梨园公会推举出有声望的管事先生来共同商议戏码,一旦敲定,在京的著名角色无不参加,一度还有想参加而没份子的事发生。 1916年,在第一舞台就曾出演过一场大义务戏。那时,“四海一人轰如雷”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尚未谢世,众望所归,大轴是他主演的《洪羊洞》。前面是杨小楼的《战宛城》,由“兰蕙齐芳...
1917年,一场独特的戏曲盛宴在天津升平戏院拉开帷幕,这场义务戏是由京剧界赫赫有名的王君直老生名票和余叔岩大师联手献演。他们选择了经典的剧目《失、空、斩》,其中王君直扮演主角诸葛亮,杨小楼饰演马谡,王凤卿扮演赵云,程继先饰演马岱,而天津的票友陈君则扮演了司马懿。这场演出阵容强大,技艺精湛...
消息传来,梅兰芳率领自己的剧团在北京唱义务戏,得善款1万多银元,全部汇往日本救灾机构,为日本人民重建家园、为中日人民友谊作出了贡献。1996年我在东京参观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看到了梅兰芳在北京为日本大地震唱戏筹款的照片和日本驻华使馆发给梅兰芳的感谢状(复制品),说明日本人民没有忘记梅兰芳,没有忘记八十年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