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证一词的潜能意思,似乎在告诉我们,主证之外,还有许多证,姑且称之为副证次证,有些副证貌似主证,很容易与主证混淆,但经历一番中医辨证后,主证被剥离出来。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好像没有什么异议。但这是在假设存在主证副证的前提下成立的,如果不存在什么副证,当然也就没必要在证前在加个“主”字。...
比如,一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出现了这些主证,也可使用承气汤类进行治疗;同样,一个被诊断为阑尾炎的病人出现了这些主证,也可使用承气汤类治疗。 一个糖尿病,一个阑尾炎的病人,两个人的主证上都属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而《伤寒论》的阳明病只要有这几个主证,因此用承气汤类来治疗,承气汤并非治疗糖尿...
因此,我们对主证要一抓到底,抓而不放,才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只有先抓主证,才符合辨证的思维方法,才能进一步认清兼证和变证,分清辨证的层次,而使辨证的程序井然不紊。 二、抓主证,也要注意兼证 那么,什么是兼证?兼证必须在主证的前提下出现,它附于主...
1、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久病体虚。2、洪脉:浮大强,来盛去衰。主气分热盛,邪盛正衰。3、濡脉:浮细软而无力。主虚,主湿。4、散脉:浮而无根,至数,脉力不均,主脏气将绝,元气离散。5、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6、革脉:浮大而搏指,弦急中空外坚,如按鼓...
刘渡舟先生说:“《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经方用得好,有时一剂药病就好了。《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并于每一方证中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先决条件。临床辨证,...
由上述治案可见,抓不住主证,则治疗无功,抓住了主证,则效如桴鼓。然抓主证亦非容易,往往要几经波折,才能抓住。 要做到抓主证,第一,要明伤寒之理,理明则能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抓住主证的目的。第二,要熟读《伤寒论》原文,反复诵读,...
首先,主证是疾病表象的直接体现,它如实地反映了病机的核心。只有那些能够精准揭示病机的证,才能被称为主证。其次,主证往往暗示了疾病的治疗方向。它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选择是采取汗法、下法、吐法,还是其他治疗方法。这样的主证,在整个辨证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一旦我们准确识别了主证,就能迅速...
医圣张仲景,其实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抓主证最重要的是,抓主证,对初学中医的,甚至是有很好基础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实战意义的,只要你学会抓主证,可以说是掌握了上乘的辨证之法。 可能有人会觉得说,望而知之为神,闻而知之为圣,问而知之为贤为巧,切而知之为上工,靠症状而知之怎么敢称上乘呢?其实并不...
主病是就是“病”证是因病而发生的痛、痒、疟、疮等症状。主证是主要的症状。一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个标你可以理解为“证”。本可以理解为病。对与不对,还请雅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