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主父偃的御史大王公孙弘,当即顺水推舟向汉武帝建议从重处理:"如果不杀主父偃,皇上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主父偃瞬间成了落水的狗,满朝文武纷纷喊打。此时的主父偃已替汉武帝解决了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他这枚棋子的作用已用完。如今让主父偃戴着贪污和逼诸侯王自尽两顶帽子,可以理所应当处死,还能平...
[百家讲坛]董仲舒因主父偃的小人行径而身陷囹圄 00:01:57 [百家讲坛]主父偃“散金断交” 00:01:03 [百家讲坛]主父偃在册立卫子夫为后和逼迫燕王刘定国自杀上都起了作用 00:01:54 [百家讲坛]主父偃发表惊世言论 这一言论也预示了他的最终结局 00:04:27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四部)6 主父推恩...
实际上,这个主张贾谊在文帝时期,在《陈政事疏》中就曾经提出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化整为零”的主张,但是具体的做法与主父偃不同。主父偃此时提出的“推恩令”,之所以能够得到顺利执行,是因为到了武帝时期,一切已经水到渠成,那些“刺头”的诸侯在“七国之乱”中已经被剔除,地方诸侯势力已经被大...
因为卫子夫生下了长子,因为卫子夫的弟弟是卫青,仅这两条,就是主父偃力谏卫子夫为后的最佳理由。而在主父偃的力谏下,卫子夫这个曾经的歌女舞女,成了最尊贵的女人。当一个人走到了最高的位置,无论怎么走,都是坠落。而主父偃的坠落,也近在眼前。主父偃上书诸侯齐王生活不检点,汉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相...
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习纵横术,后来又钻研诸子百家之言,算得上是一位饱学之士。不过,主父偃虽然很博学,但人品却很差,既然无法在齐国存身,便在燕、赵、中山等王国游历,希望能得到诸侯王们的赏识,都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主父偃最困窘的时候,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
01、主父偃的“少年穷”尽管主父偃腹中韬略无限,但由于他出身社会底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根本就没有人瞧得起他。40岁以前主父偃一直梦想着凭着自己的满腹才华,获得权贵们的赏识,进而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当其将故乡齐国,以及附近的几个诸侯国,都游历了一遍之后,才发现:没有强大的背景,没有显赫的家世...
主父偃的人生来到了重要转折点,他逐渐展现出自己惊人的治国,才能也一步一步由籍籍无名走到汉武帝面前!而进一步成为汉武帝身边的宠臣,他亦是靠了以下两件事!上书废后,打击外戚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此人虽容貌俊美,但从小养尊处优,好恶善妒,汉武帝心中亦早有了最好的...
山东历史名人:主父偃 主父偃(?-公元前126年),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
主父偃被汉武帝灭族,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其人品太差、引起了众怒;但如果结合那个时代特征、他在政治方面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真实的原因非常眼熟,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跟商鞅、晁错之死几乎是同一个性质。主父偃之所以能够在史书中占据一席之地,是由于他遇上了汉武帝。在中国封建史上,汉武帝刘彻...
他,便是西汉著名的人物,主父偃。主父偃,西汉时期齐国临淄人,初学为纵横术,稍晚他又熟读儒家经典,诸如《春秋》等典籍,百家学说都有涉猎。主父偃曾经在齐、燕、赵等诸侯国四处游学,这些地方,儒学氛围比较浓厚,他的主张与此地文化格格不入,在这种大环境下,他所学很难得到施展,没有人去欣赏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