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划分类别 根据《意见》,四大类功能主体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在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之一。它的根本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划定区域功能边界确保不同地区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实践中,主体功能区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地理区域划分。它涉及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位置的概念,更多的是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社会需求等多维度来综合...
主体功能区是指城市中以确定的空间范围为依据,按照城市的发展需要,将不同的功能集中集成的一种城市功能分区方式。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一般会划分为几个具有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如经济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居住功能区等。 二、特点 1. 专业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都是由专业规划师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城市...
主体功能区是一个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术语,其名词解释如下: 一、定义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它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二、分类 按开发方式划分: 优化开发区域:...
国家主体功能区是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总体要求 '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将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按照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
主体功能区,望文生义,大概指的是某个区域以某类主要的功能为主导进行发展。譬如说,以农业为主体功能的区域,主要的政策着眼于发展农业;以城市化为主体功能的区域,主要的诉求是发展城市;以生态为主体功能的区域,主要的评判为是否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当然,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按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
主体功能区的设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设立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跟随国家战略部署,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与发展重点;二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通过在特定区域设立主体功能区,引导产业集聚和分工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统筹...
简述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中西部及东北的中心城市及交通干道沿线地区,如中原城市群。二是中西部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资源富集地区,如攀西-六盘水地区。三是东部沿海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