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历史上三位高僧的临终偈语,句句言浅意深,曾开悟了无数世人,读懂受益匪浅!首先是唐代高僧六祖慧能法师,他的临终偈语被收录在《六祖坛经》当中,偈语一共有四句: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六祖慧能法师留下的这四句临终遗言,是他一生修行的要旨,也是他对弟子们的最后教诲。这...
临终偈语大全 1. “六十余年,片时春梦,觉来刚熟黄粱。”(宋代 苏东坡) 2. “浮华幻影,有甚好风光。”(唐代 寒山子) 3. “冷眼轻轻觑破,急翻身蹬断丝缰。”(元代 无尽居士) 4. “儿孙戏从他搬演,何必看终场。”(宋代 赵师秀) 5. “青山茅一把,残生活计,别作商量。”(元代 李道纯) 6. “但随缘...
这短短的十个字,却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有的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有的人若有所思,还有的人似乎突然顿悟了什么。这句看似简单的临终偈语,究竟蕴含了什么深意?为何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让我们回到憨山大师的一生,看看这位高僧是如何领悟并实践这句话的。憨山大师,俗名蔡念修,1546年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他...
虚云和尚引用了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解释道:“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不需要外求。”最后,虚云和尚解释了第四句:“‘何须频频拂’,这句话是在批评那些整天忙于修行外相,却忽视了自心修持的人。”他说:“很多人以为修行就是...
一、弘一大师临终偈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也有说弘一法师临终偈语是“悲欣交集”。真假莫辩,都表达了法师对生死的感慨和解脱。 二、高僧茗山老法师临终的示偈为:“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
大师将拂尘轻轻放在一旁,面露神秘的微笑:"我有一偈语,记载着禅宗最深奥的心法。只要参透此偈,便能明白一切。"说着,大师闭上眼睛,开始入定。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轻微。这偈语究竟藏着什么玄机?为何大师在临终前才提起?难道真的与那个神秘预言有关?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轻微。所有人都屏息...
【南怀瑾先生:大师的临终偈语,我佩服极了】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所谓沿流不止,是说我们的思想情绪、知觉感觉,素来都是随波逐流,被外境牵引着顺流而去,自己无法把握中止。 如果能虚怀若谷,对境无心,只有反求诸已,自心反观自心,照见心 。 展开全文,【南怀瑾先...
听完这番开示,智圆感觉整个人豁然开朗。他明白了,永明大师的临终偈语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积极的指引。它告诉我们,通过如实观察生命,我们可以发现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那个能知道一切如空花的觉性。修行的目的不是逃离生命,而是更深入地理解生命;不是否定现象,而是透过现象见本质;不是追求虚无,而是发现真实。
姚广孝,明朝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佛学家和诗人,他在临终前留下了一段著名的十六字偈语。这段偈语全文为:“僧昙无谶,最后之鸠摩罗什也”。 关于这十六字的解读有多种说法: 对佛教传承的期许:姚广孝被誉为“黑衣宰相”,他一生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这句偈语可能是他对佛教在中原地区继续传承和发展的期望,希望佛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