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执政历史词典解释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由军阀“推戴”,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就任临时执政,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六条,组成了临时政府,临时执政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为行政首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陆海空军,对外代表中华民国。下设军务、政务两院。政务...
11月22日,段祺瑞入京。23日,黄郛摄政内阁通电于24日解职。24日,段祺瑞在张作霖进入北京的当天宣布就任临时执政职,并发表就职宣言,同时发布临时政府组织条例及各部人选。临时执政府组织条例的内容为:第一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临时执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海陆军。第二条,临时执政对于外国为中华民国之代表。第三条...
历史官职> 临时执政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由军阀“推戴”,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就任临时执政,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六条,组成了临时政府,临时执政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为行政首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陆海空军,对外代表中华民国。下设军务、政务两院。政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12、第十二任摄行大总统——胡惟德(1926年—1926年) 13、第十三任摄行大总统——颜惠庆(1926年—1926年) 14、第十四任摄行大总统——杜锡珪...
第二条,临时执政在对外交往时,即代表中华民国。第三条说的是,临时政府里头得有那么几个国务员,他们帮着临时执政一块儿管国家大事。临时政府要是发命令或者有啥跟国家大事有关的文件,都得让这些国务员也签个字,就是所谓的副署。第四条说的是,临时领导让国务人员分别掌管外交、家里头的事儿、钱财、陆军、...
而后的直皖战争失败,段祺瑞再次选择天津作为退隐之地。他吃斋念佛,寻求内心的宁静。但历史总是不会让他安稳度过余生。1924年,冯玉祥的北京政变让他重新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而后的岁月里,他再次退隐天津,直到生命的终点。走进段祺瑞旧居,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古老的房间、陈旧的家具都似乎在...
临时执政,官名。1925年12月26日段祺瑞公布修正临时政府制新制共七条,除重申临时政府以临时执政总揽政务,发布命令,统帅海陆军,对外为国家代表等外,规定由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为国务员,组成国务会议,以国务总理为,又定临时政府的命令和一切有关国务的文书,统由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全体或一部分副署。 担任"临时执政"...
段祺瑞逃走,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一职空缺。此后临时执政一直虚位,在直、奉系协商和妥协下,先后由颜惠庆、杜锡珪、顾维钧以国务总理或代理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一职。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1月24日至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4月20日的国家元首,段祺瑞曾任此职。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大总统曹锟退位之后,由冯玉祥、张作霖等各派军阀协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