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冬,他的扫雷分队在某处山沟作业时,爆破揭开30厘米浮土后竟发现数十枚地雷层层堆叠——这是雨水冲刷将散落地雷聚集形成的"地雷地狱"。 中越边境雷区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161个混合雷场中混杂着中、越、苏、美四国制造的防步兵雷、跳雷、诡计雷等数十种类型,触发方式涵盖声光、压力、电磁等多种机制。更令人...
2019年,程俊辉牺牲后,他排除的“地窝雷区”被写入地图,官方第一次标注那块山洼是“高风险雷段”。 此后,村里的羊才开始走那条路,老人敢把玉米种到山根。 最新数据显示,中越边境最初布雷逾120万颗,目前仍有30余万颗未排清。现在正在进行第五轮局部扫雷,但由于地质结构变化,雷已“融入”地貌。 能不能彻底清...
2019年,程俊辉牺牲后,他排除的“地窝雷区”被写入地图,官方第一次标注那块山洼是“高风险雷段”。 此后,村里的羊才开始走那条路,老人敢把玉米种到山根。 最新数据显示,中越边境最初布雷逾120万颗,目前仍有30余万颗未排清。现在正在进行第五轮局部扫雷,但由于地质结构变化,雷已“融入”地貌。 能不能彻底清...
最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莫过于那些未清除的地雷。中越边境这条线上,战争虽已远去,但地雷仍在危害人间。三十年来的排雷工作仍难见成效,一边是村民被炸伤的悲剧,一边是土地被长期撂荒的困境。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伤痛,更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越两国曾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在这场战争中,...
最要命的是天气。边境地区雨季长,暴雨一来,埋好的地雷会被冲得到处跑。今天刚排完的区域,明天可能又冒出新的危险品。广西边防某部曾统计,他们负责的雷区,每年因雨水冲刷"搬家"的地雷不下百颗。这哪是排雷,简直是和老天爷玩捉迷藏。技术落后也是大问题。早期排雷基本靠人海战术,战士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中越边境线绵延一千三百多公里,埋藏着超过百万枚地雷。尽管多次大规模排雷,仍有三十多万枚地雷深埋地下。中越边境雷区的出现,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战乱密切相关。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边境地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双方为了防御,在边境线上大量布设地雷,修建防御设施。据官方数据,仅云南段就埋设了约130万枚地雷和...
无人机和排雷机器人先上场探路,确定大致范围后,再由人工精细排查。效率提高了,风险降低了,但真正危险的活儿还是得靠人。2015年后,中越边境的雷区基本清理完毕,老百姓终于能安心种地、放牛、走山路。但没人敢保证100%安全,毕竟地雷这玩意儿,只要漏掉一颗,就可能要人命。战争留下的伤疤,终究要靠和平来修复。
中越边境和雷区地雷总数至少达到100万枚,若要对其进行排除,需要超过60亿元的排雷经费。这一庞大数额对越南而言显然难以承受,因此排雷工作只能一拖再拖,进展极为缓慢。排雷工作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仅仅是因为成本问题。目前主流的排雷方法依然是使用金属探测器对雷区进行侦测,然后在机器反应时进行地雷拆除。然而,在...
头一回搞扫雷是在1992到1994年间,主要是清理中越战争那块儿遗留下来的雷区,活儿可真不轻松,设备又差,全靠人趴地上“耳朵听着”辨别雷。那会儿排雷的小哥们身上系着绳子,脚踩大靴子,手里拿着探针,每走一步就像在和死神打赌。那个时候,总共清理了超过一百万颗地雷和炸弹,结果为边境的老百姓开辟了一条...
根据数据显示,中越之间的边境线只有1450公里,但就是这样一块区域,地雷的数量超过了100万颗,占地298平方公里,还有161处未被摧毁的雷区。既然有这么可怕的雷场,为何越南政府还没有立即进行清除工作,清除这些对越南民众造成的危险?不是他们不愿意排队,实在是这里的地雷实在是太难找了。(中越地雷地带,可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