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学说、理论。《荀子·儒效》:“凡知説,有益於理者,为之;无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説。” 成语(Idiom):中说 发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uō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说话中肯、中理,言之有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中说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中肯、中理,言之有物。它...
《中说》是隋王通的语录体哲学著作,亦称《文中子》。唐王凝汇编,王福畴重编。宋阮逸有 《文中子说注》。今有《 四部丛刊》 本和《续古逸丛书》 本。内容简介 《中说》共10卷,各卷卷目为:1、王道;2、天地:3、事君; 4、周公; 5、问易; 6、礼乐; 7、述史; 8、魏相; 9、立命; 10、关朗。...
《中说》的天论是属于儒家的,他讲天"神"是为了强化其绝对性和权威性;讲自然之天是为了让圣人、君主则天、应天,借天的规律性和理性突出王道的规律性和历史性。在王通来说,天的包容性、无为性并非是他的关注点,天的自然性也不是不争、不言的,而是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运作服务的。所以要"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
则可能全盘毁掉。八、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隋·王通《中说下·关朗篇》。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不肯听别人的批评;最大的耻辱,就是恬不知耻。九、言不中,行不谨,辱也。出自隋·王通《中说·王道篇》。中:抓住要旨。说话不中肯,做事不够谨慎,这就是招来耻辱的原因。
大哉。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象,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不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说》者,如是而已。 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 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
2、动失之繁,静失之寡。——《中说·卷十·关朗篇》 大意:有行动的人,过失自然就多了,而安静的人,往往就没有过失。 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卷六·礼乐篇》 大意:天下间,没有人不通过学习就能够取得成就的人啊! 4、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中说·卷七·述史篇》 ...
儒家提倡的一种哲学学说。它的意义比较复杂,既有宇宙论的意义,也有方法论的意义,又有伦理道德的意义。孔子和孔子之前分别有“中”与“和”两个概念。至《中庸》始将“中”与“和”二字连用,正式出现中和的概念。中和说的产生 “中”概念最早出现于尧舜时代,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都交代说:“天之历数...
1、要显示出你非常适合这家公司,集中说明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让你在这份工作上胜任愉快。2、我看他沉浸其中,说我想到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名言,问他在想什么。3、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7 逸才微志勤,曷究其极! 中存疑阙,庸俟后贤。 仍其旧篇,分为十卷。 谨序 (阮逸)译文: 我才疏学浅,心志勤勉,不知何日能穷尽《中说》思想的奥妙! 其中留有存疑及缺漏之处,就要等待后来贤哲了。 全书沿袭旧有篇目,分为十卷。 郑重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