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英文名:Ephedrae Herba)是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统称,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茎基部多分枝,丛生;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叶膜质鞘状,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急尖。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为复穗状,长约14毫米;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顶或老枝叶腋。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近...
在中药中称得上青龙就是麻黄,足见我们古人对这味中药的喜爱,对它非凡功效的肯定。它确实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很多外感病以及危重症都会用到这味药。比如这次新冠肺炎中经常使用到的大、小青龙汤,葛根汤,麻杏石甘汤,都是以麻黄为主药的。 性状鉴别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苦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
麻黄的作用 兴奋中枢神经 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的作用,故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 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③缓解支气管和胃肠痉挛 ④有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和痉挛作用。
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因为味道和颜色得名《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麻黄Mahuang (辛温解表,茎类,麻黄科)拉丁名 HERBA EPHEDRAE 别名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麻黄草。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
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中文名麻黄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界植物界 纲盖子植物纲
麻黄 【别称】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龙沙、卑相、卑盐、麻王。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 【药用部位】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功效作用 在临床上, 麻黄经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 发汗散寒:...
中药麻黄具有散肺散寒、平喘、利尿等功效及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散肺散寒: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细等症,如麻黄汤。 2、平喘:主治风寒捆肺所致的各种哮喘、咳嗽。常与杏仁、甘草配伍,制成三澳汤,以增强止咳平喘的作用。此外,常与细辛、干姜、半夏等合用,治疗冷饮内悬引起...
③治内外障眼:麻黄30克,当归身3克。上二味,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兰室秘藏》) ④治眼目偏痛及头风:麻黄(烧灰)15克,盆硝7.5克,麝香脑子各少许为细末。(《普济方》如圣散) ⑤治流痰及一切阴疽,漫肿无头,平塌白陷:麻黄1.5克,熟地30克,白芥子6克(炒、研),炮姜炭1.5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