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代表着药物的不同功效。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
药性,又称中药性能,是描述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展现的性质和功能。它是基于中医药理论来认识和使用中药,并作为解释药物如何产生疗效的理论基础。药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四气 指的是寒、热、温、凉,这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平衡和寒热病理变化的影响。 2.五味 包括辛、甘、酸、苦、咸,反映了药物在...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报告,仅单味药引起中毒就达上百种之多,其中植物药九十多种,如苍耳子、苦楝根皮、昆明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竹桃、雪上一枝蒿、福寿草、槟榔、乌桕、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白附子、瓜蒂、马钱子、黄药子、杏仁、...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五味,是指药物...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 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 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 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 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 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下面给大家分享68种中药药性的作用,既简单又一目了然,不妨来了解一下。 饮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喝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的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可能会大大的降低药效。 第二,喝中药时不要吃辛辣刺...
中药材的药性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平等五种基本属性。这些药性决定了中药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适用性...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