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虽然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苏联在中苏边境有一定的增兵,但是,总体规模并没有大的变化,苏联驻军一直在50万的级别,54个师的编制也从未增加。因此,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的兵力从未达到过百万的级别。也就是说,许多人印象中的“陈兵百万”,其实是一种夸大。对...
其后,虽然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苏联在中苏边境有一定的增兵,但是,总体规模并没有大的变化,苏联驻军一直在50万的级别,54个师的编制也从未增加。因此,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的兵力从未达到过百万的级别。也就是说,许多人印象中的“陈兵百万”,其实是一种夸大。对...
19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紧张,中印边境发生冲突,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中国周边环境更复杂,南北两方面同时出现严重威胁,不能排除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危险性。毛泽东意识到,来自苏联的威胁更加现实。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使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严重升级,中苏双方领导人都认为有发生更大武装冲突的可能,并为备战采取了一系列...
正因为百万苏军组成的“钢铁洪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在70、80年代的国防重点并不是南方,而是北方。在当时解放军的185个主力师中,有97个被部署在中苏边境的四大军区;而在47个守备师中,有22个部署在北方。为了抵御苏联的压力,中国在北部边境集结了超过170万人的庞大兵力。然而即便如此,中国领导...
后来,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边境地区的气氛也变得十分紧绷。过去那种没有严格防守的局面彻底改变了,两国之间曾经亲如兄弟的关系也再也无法恢复。这让生活在边境的很多老百姓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到底是留在中国,还是投向苏联。那时候的苏联明显更先进,尽管二战让国家元气大伤,人口大幅减少,但在斯大林模式的...
这一年,苏联在中苏边境持续增兵布阵,一百多万大军直逼中苏国界线,部署在蒙古国的苏军离北京只有几百公里,部队内还装备了数十台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发射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关于苏联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舆论甚嚣尘上。原来,美国一些民间报纸刊登新闻,称苏联官员曾秘密询问美方,如苏联对中国实施外科...
一方面,中苏两国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一段宝贵的蜜月期,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工业援助;但另一方面,在70年代中苏交恶之后,苏联一度在边境陈兵百万,给中国带来了极其沉重的国防压力。那么,当时的苏联真的有能力攻破中国的防线吗?苏联给中国带来的沉重压力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导致中苏交恶的主要责任人,是50年代末...
我国为了给越南一点教训,决定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为了给越南站台,与此同时达到威慑我国的目的,在中苏边境驻扎了上百万人的部队。其实,苏联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正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一个延续。苏联试图通过在中苏边境驻军的手段,进而达到遏制我国出兵的目的,但他们的如意算盘却彻底落空了。最终,我军以摧枯拉朽之...
随后,由于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致使两国边界的局势愈发紧张,曾经那种有边却无设防的历史状况已然不再,两国曾如兄弟般亲密无间的关系也难以恢复如初,这使得众多在中苏边境生活的百姓不得不于中国和苏联之间做出抉择。在当时的那种情形之下,苏联毫无疑问是更为先进的。尽管它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方面遭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