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因是苏俄唯我独尊式的盟友机制。中国和俄罗斯的“结盟”要追溯到苏联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批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两国也因为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迅速成为了盟友。但在建国10年来,中国逐渐意识到和苏联结盟是有代价的。苏联在整个苏东阵营中一直奉行“大家长式外交”,即苏联给你好处是...
中苏两国的关系逐渐紧密。1950年2月14日,毛主席在访问苏联期间,中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正式建立了军事合作关系。回顾建国初期,中国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采取与苏联结盟的"一边倒"外交策略,实属情势所迫。当时,美苏两大超级强国实力...
所以,当时选择跟苏联结盟,也就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确实是挺有必要的。毕竟,咱们和苏联不光想法相近,地盘也是挨着的。要是当时跟美国好,不跟苏联结盟,那苏联的威胁可就太大了,咱们会吃尽苦头,特别是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可能会一直处在危险之中。但话说回来,中苏一旦结盟,咱们就跟美国彻底没了和解的...
静夜史觉得,新中国一下子崛起,这是历史必然的,挡都挡不住。特别是中苏彻底闹掰之后,新中国的国际环境那叫一个前所未有的糟糕。不过呢,从客观上讲,这时候也有了调整斯大林模式、改善和美国的关系,进而让工业体系全方位健康发展的机会。可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那是相当大的,而且用实际经历深刻地证明了:大...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大国之间,与其轰轰烈烈地结盟,不如稳稳当当地互利共赢。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关系智慧。这么算下来,当年的那场“中苏同盟”,反倒成了今天中俄关系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明白,有些亲密,真的是越近越伤人啊!这一切,说到底不就是一句话:大国之间,和而不盟,方能基业长青。放眼世界,这...
不过,即便两国关系亲密得再无上限,也不可能回到中苏结盟的状态。毕竟两国虽然有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共同诉求,但俄罗斯的突围方向是在东欧遏制北约和欧盟咄咄逼人的“东扩”,而我们则是在东南方向反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疯狂围堵,在战略方向上南辕北辙,是真正的“背对背拥抱”。而这种“抱团取暖”,和当年的中美...
本意都是希望在中苏之间埋钉子,破坏中苏关系,却不想阴差阳错之下,竟都成为了推动中苏结盟的动力。美国失望之下,却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调整他们的冷战策略,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中苏同盟。参考资料 浅谈美国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影响 张哲 党史博采 1949—1959年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李莉 ...
第一阶段:结盟期(1949年-1960年)中苏两国在1949年建交后迅速发展了互助关系。苏联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援助。这一阶段,中苏关系相对密切,两国相互合作,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并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援助。第二阶段:...
有俄罗斯专家分析,中国不搞结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历史让中国吸取了教训,不希望重蹈覆辙。其次,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结盟可能导致战略上的被动。最后,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愿受制于他国。虽然中国不结盟,但中俄贸易额一直在增长,双方在能源、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
后来更是爆发了珍宝岛冲突,中苏关系一时将至冰点,这也就标志着此前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就此作废。📅 结盟的教训正是基于以上三次结盟的失败,让我国深深意识到了所谓的结盟,背后都不过是利益而已。没有了利益,盟约也会瞬间瓦解。由此,自此以后我国不再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而是秉持着“不干涉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