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事件发生在1993年,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25亿元,是当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犯罪案件之一、此案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和监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航油事件起源于对中国航空油料公司的内部审计,审计机构发现该公司存在资金流失的现象,并怀疑内部存在腐败问题。随后,中国石油集团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审计,结果表明该公司存在大...
此时,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卖出的看涨期权合约达到惊人的5200万桶石油,这个数量是公司每年实际进口量1700万桶的三倍之多。石油期货价格每上涨1美元,公司就需要追加5200万美元的保证金。为了避免被强制平仓,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消耗掉了几乎所有可用资金用来缴纳保证金,甚至包括原本计划用来战略投资的资金。这种通过展期和无限开...
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公告,实际亏损约3.9亿美元,账面亏损约1.6亿美元,资不抵债,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令,一代石油帝国就此倒下, 半年后,调查报告总结了整个事件:中航油错误地预测了油价走势,卖出了看涨期权并买入了看跌期权,导致期权仓位亏损,为了避免亏损,公司进行了三次展期,使风险成倍放大,...
(一)“中航油事件”回顾2003年下半年:中国航油公司(新加坡)(以下简称“中航油”)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
转变之大,让公司内外都对陈久霖赞不绝口,或许也正因此,中航油渐渐成了他的一言堂,而这,就为后来的中航油事件埋下了隐患。彼时,中航油在国内市场份额已是100%,可以说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想要更上一层台阶,发展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第4桶油”,就需要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正当陈久霖为其大伤脑筋之时,高盛...
被拘的金正、高管集体跳槽的方正、特富龙风暴中的杜邦、药品召回中的默克、双氧水之争中的巨能钙等等,都有中航油事件射影。 二、事件分析 1.风险意识不完备 中航油能够亏损5.□亿美金,是因为卖出了大量的石油看涨期权合约,而卖出期权合约的风险是无限大的,中航油没有风险意识,且中航油自身条件不完全具备,最终导致破产...
2004年,中航油在石油期货投机中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损失高达5.5亿美元,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单一公司破产案。这一事件不仅让中航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还对国际油价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航油,曾被誉为“中国航空业的骄傲”,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过度投机。在油价高涨的时候,中航油大量购买石油...
“中航油(新加坡)巨亏”发生后,《财经》派出记者在新加坡、北京两地采访了大量市场人士以及陈久霖的亲友、同事,也曾派记者到他的湖北家乡。陈久霖本人对事件内幕缄口不言。但《财经》在采访中获得大量事实及文件,已足以对此一事件始末缘由、对事件主角陈久霖的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还原。 真实的故事比推测更深刻也更令人...
中航油事件指的是2004年中国国际航空油料公司(简称中航油)因大规模贪污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的一起事件。该案例变得备受关注,创下了中国尤其是国企腐败案例的先河。下文将从事件的背景、案发经过、原因分析、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中航油是中国最大的航空燃油供应商,由中国国有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10月29日,中航油在新加坡申请停牌 11月30傍晚,中航油发布了一则公告:因公司无法为参与操作的衍生品盘口注入庞大保证金,不得不亏损终结,亏损额高达3.9亿美元,另外,正在结束的交易盘口损失约1.6亿美元 至此累计亏损5.5亿美元的中航油事件落下了帷幕 在中航油被逼爆仓之后,曾经一路疯狂上涨的油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