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也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别名 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
中脘穴,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故可用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穴位定位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中医认为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本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必用穴,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同时,本穴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穴。 中脘穴多用于缓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
取穴: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約揉2~5分鐘。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約5~10分鐘。
中脘穴 [zhōng wǎn] “中脘”一词最早见于《甲乙经》,别称上纪(《素问·气穴论》)、胃脘(《素问·气府论》)、太仓(《灵枢·根结》)、中管(《千金方》)。 穴名解 本穴内应胃中,即近于胃小弯处也。因穴位所在故名“中脘”。中脘穴为胃之募穴,故治胃腑诸病以此为主。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中脘穴的位置:肚脐向上4寸,详见本文图解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中脘穴的位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四寸,也就是肚脐和剑突连线的中点,它属任脉经,属胃的募穴。它具有健脾和胃,助消化的作用。每天用食指,中指指端揉按中脘穴五分钟,坚持下去,你会感谢我。 广安门医院张月医生 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 我们得知道中脘穴到底在哪里。它其实就位于我们肚脐上四指宽的地方,也就是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四寸的关键位置。👀是不是感觉很容易找到呀! ✨功效多助健康 中脘穴可是个宝贝,它不仅能和胃健脾、通调腑气,还能通过艾灸等手法刺激,带来超多健康好处!💖 比如,在潮湿的季节里,你可能会...
病情分析:中脘穴具有调节消化系统、缓解胃痛、改善食欲不振等作用。 1.消化功能调节:中脘穴位于腹部,约为肚脐上方4寸,是调理胃肠道功能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帮助缓解消化不良。 2.缓解胃痛:中脘穴刺激能扩张血管,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因胃部痉挛引起的疼痛。 3.改善食欲不振:通过按压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