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中”字,一说是象形字,也有说是指事字,该字最早见于,距今约3100~3300年的商代甲骨文之上。其形象似竖立起来的一面旗帜,且有上下两条旗斿,似在飘动。显然,仅从字形来看,常见的甲骨文“中”字,当是表示氏族的一种图腾、旗帜、徽章。一般而言,专家多认为该字的本义,当是指竖立“中”这种带...
如上文所述,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单独的“中”“国”二字业已出现,但是“中国”一语还没有见到。在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中,“中国”一语始现。铭文铸刻于尊的内底部,共12行122字,记载了成王时期营建洛邑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在铭文第7行开头的地方有“宅兹中国”四字,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何尊铭文中最...
汉字‘中’字的演变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很是神奇。从其最最开始的甲骨文形式,到金文形式,再到楚系简帛,以及秦系简牍形式。再后来,在《说文解字》中得到总结。此后,愈发成熟的汉字体系,最终演变出了系统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形式的‘中’字。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这一切的过程,都是那么...
“中国”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而其实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以分别找到最早的“中”字和“国”字。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中国的“中”字,大家看卜辞是“立中允亡风”,大概就是在场地的中间立一根旗杆,然后根据上面飘带的方向来判断风速和风向,慢慢就引申出了中间...
中zhōng,指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今天我们来认识【中zhōng】这个字。 【字形演变】 中,甲骨文 (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 (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 在两旗(两国) 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
建鼓说、测天仪说、射中说等等。 形象上,“中”字的变化同样丰富, 先来看一组图: ▼ 甲骨文“中”字(出处:甲骨文合集-06448) 金文“中”字(出处:西周早期 何尊)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中”字 它更像一个旗杆, 上下有飘带,旗杆正中竖立。 到了战国时期,齐鲁文字、楚文里的“中” ...
金文的“中”字,就是第一种甲骨文的形态没有了风幡。《说文解字》对“中”的解释是:中,内也。从口。丨(gǔn),上下通。意思是说“中”是事物的内部。“口”作为字根,中间的一竖,表示上下贯通。这个上下贯通就是中庸之道。四书五经的《中庸》对中庸的定义,就是不喜、不怒、不哀、不乐,没有任何...
《说文解字》:“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 注意:“内”字和“丙”字的区别在于“内”字里面是“入”,在撇捺上面有一竖。 另外,甲骨文中暂未发现“穴”字。 08 “甲”和“七” 图2 甲 ▲“甲”。《说文》中说是“从木戴孚甲之象”,即植物刚出生时外面的壳。俞樾以为像鳞甲中间的缝隙。
中zhōng,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 今天我们来认识【中 zhōng】这个字。 【字形演变】 中,甲骨文字形多样,有的甲骨文 像两旗 、 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 在两旗 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 ,并在圆点上加两点 (分),表示在相互对峙的两股军事、政治力量之间没有...
中甲骨文怎么写中字的甲骨文如下图:中字的用法如下:1,名词:指与两端等距离的位置,读作zh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