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机构。 1957年8月,中棉所于北京成立,1958年3月迁到河南安阳。它是唯一的国家级棉花专业科研机构和全国棉花科研中心。 在人员构成方面,现有在职职工437人(另一数据为430人),其中科技人员282人(另一数据为196人),研究员42人(另一数据为20人),副研究员68人(...
百度贴吧-中棉所专题,为您展现优质的中棉所各类信息,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关于中棉所的相关内容及最新的中棉所贴子
中棉所44(原名中80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中2369×TamcotCD3H)F₂为母本,中棉所17为父本育成的耐盐棉花品种。中棉所44全生育期124天,株高91.8厘米,果枝节位为6.2节,单株果枝数11.8个,单株铃数20.9个,亩铃数6.2万个,单铃重6.7克,籽指10.4克,衣分40.9%。前中期长势强健,丰...
中棉所,坐落于黄河大道38号,它的斜对面便是安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大楼。分列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两家“国字号”单位,看似没有什么交集,却于虎年的早春二月,产生了一个重大的交汇点。2022年2月8日,由“中棉所”牵头,包括陈晓亚、朱玉贤、许智宏、林鸿宣、韩斌、种康、杨维才、张新友、陈学庚、李培武、尹飞虎、李付广、...
观摩现场,利用中棉所智慧栽培技术进行管理的优质棉花新品种华棉702棉株健壮,棉桃累累,长势喜人。中棉所智慧栽培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监测手段、精准化的水肥一体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棉花生长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工...
河南安阳:中棉所科研成果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亚洲棉的生物学贡献及其在我国的传播途径”喜获2022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成果揭示了亚洲棉是陆地棉的供体种和纤维的主要贡献者,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亚洲棉在我国自南向北传播的规律,为棉属的进化和基因组学...
中棉所16(中375)中棉所16(中375)是锦葵科、棉属种质,来源于河南安阳。形态特征 保存单位 中棉所。
中棉所69(中5302)是郭香墨、张永山、姚金波、褚丽、刘海菊用品种:转Bt+CpTI基因中熟棉培育的棉花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8002。2006至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形态特征 中...
中棉所164(原代号:中棉25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培育的常规棉品种,202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棉20241003。 特征特性 ◆主要农艺性状 中棉所164植株呈塔形,较紧凑;茎秆绿色,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呈普通掌状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