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这就意味着寒并没有彻底驱散出去。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可以减轻药物的热性,一个是用冷水送服附子理中丸,也可以用开水把蜜丸溶化成药汤,放凉之后吃;还有一个办法是用黄连1~2克...
服药第2天体温降至37℃,患儿精神蒌靡,昏昏欲睡,不欲饮食,面色晦暗,四肢发凉,仍泄泻日7-8次,考虑吐泻发热后中焦阳气受损,先给予香砂六君丸无效,遂改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3丸,日3次,1日后泄泻次数即减少至每日2-3次,精神稍振,欲进食,连续服...
【组方分析】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证,其病机为中虚有寒,运化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故拟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为治。方中附子、干姜辛大热之品,归脾胃经,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党参、甘草补中气,和脾胃,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以运中州,正合脾喜燥恶湿之性,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
附子理中丸 【药品名称】附子理中丸 【汉语拼音】Fuzi Lizhong wan 【成 份】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1021756。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附子理中丸这个中成药,这是一个针对脾胃虚寒的症状,可以温中健脾的一个经典方子,因为使用的非常广泛,为了方便,就被制成了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用到的药物分别是制附子、甘草、人参、干姜和白术。其中制附子和干姜,都可以温补阳气,温通经脉,温中散寒,把我们脾胃缺失的阳气补回来,把...
病情分析:附子理中丸是一种用于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中成药,常用来治疗脾胃虚寒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在选择配伍其他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人体质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疗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搭配及其适应情况: 1.健脾益气:如果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可以考虑与补中益气丸配伍使用。这种搭配可...
你知道附子理中丸这个中成药吗?其实是在理中丸这个中成药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味大温大热,既可温补肾阳,又能温散脾胃虚寒的附子,而理中丸这个中成药,本来就用到了干姜、白术等温脾健脾的药材,所以这附子理中丸,可以是说是阳上加阳,补阳药中的纯爷们。那既然附子理中丸有这么好的温阳作用,我们可以用于...
附子有扶阳驱寒第一药的称号,对于现代十人九寒的情况,增加这么一味是非常必要的。附子理中丸的配方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炮附子组成,它们的选用都离不开强健脾胃,目的也就是修缮脾胃不足。首先,人参是补气第一品,能极大的补充身体中的气,就像是给脾胃打上营养针;白术,这个是健脾的第一药,增强脾...
附子理中丸便是专门用来“添炭加火”的一味经典中成药。它的名字听起来复杂,但其实作用非常直观:“附子”是用来补火的,将人体的阳气“点燃”;“理中”则是调理中焦,也就是脾胃所在的位置。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它就是给脾胃“加热器”,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说到附子理中丸的历史,它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