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孔子说:“我知道了,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聪明的人自以为是,...
《中庸》全文+译文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全文版(拼音、译文、赏析) 朗诵版 手机阅读...
译⽂:孔⼦说:“颜回的为⼈是这样:选择了中庸之道,就像得到了⼀条善道,牢牢地记在⼼⾥,不让它失去。” 第九章 原⽂:⼦⽇:“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孔⼦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好,爵位俸禄可以推辞掉,雪亮的⼑刃也可以⾚着脚踩着⾛过,中...
中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第⼀章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上天赋予⼈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即⼈性,在物即物性。遵循本性⾃然的规律,叫做“道”。修养⼈性⾃然的法规,叫做“教”。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道也。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译⽂:孔⼦说:“君⼦能做到‘中庸’;⼩⼈相反,做不到‘中庸’。 君⼦能做到中庸,是因为君⼦时刻都能做得恰如其分,既‘不超过’⼜不‘不⾜’;⼩⼈则相反,做不到中庸,是因为⼩⼈做事⽆所顾忌。” 第三章 原⽂:⼦⽈:“中庸其⾄矣乎!民鲜能久矣。”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中庸》全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xia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