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校碑随笔)只见到剖字全本。 中岳嵩高灵庙碑释文:太极剖判,两仪既分,四节代序,五行播宣。是故天有五纬,主奉阳施,地有五岳,主承阴化。所以统协浑元苞含之至用,光济乾坤覆载之大德,於是造化之功建,而三材之道显,然后天人之际,祭然著明,可得而述,羲...
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于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于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并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明拓中岳嵩高灵庙碑,寇谦之撰,北魏刻,明拓,重墨拓,剪裱装册,...
刘,指匈奴人刘渊的汉赵政权,石,指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政权,慕容,指鲜卑慕容的各种燕,苻氏,指氐族人苻坚的前秦。 按《中岳嵩高灵庙碑》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些人让佛教大肆发展,所以这些政权才会早早完蛋。因而北魏太武帝自然会走上灭佛、以道教为国教之路。这就...
《中岳嵩高灵庙碑》 寇谦之撰,北魏刻,明拓,重墨拓,剪裱装册,共38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5.5厘米。封面有郭沫若题签,后有潘承弼、邵锐等题跋以及“于继襄印”、“崧甫”等钤印多方,曾为陈叔通所藏。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
《中岳嵩高灵庙碑》欣赏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石在河南登封中岳庙。此碑书法是由隶书至楷书过渡之典型代表,书风与“二爨”十分接近。其书章法活泼,奇肆粗犷,多用方笔,而又不失圆浑之味,一派天真烂漫之趣。笔法朴实劲健,意趣生动。字体颇具隶意,波磔犹存,字形大小变化较大,更显生动古拙,是北碑书法...
《中岳嵩高灵庙碑》又名《寇君碑》,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原碑现立于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内。碑额有篆书阳文“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八字,碑阳7列23行,每行50字,碑阴7列,上两列字较大,22行,下五列16行,字较小,各行列数不等。 碑额 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并宣扬道教的事迹,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
魏碑经典《中岳嵩高灵庙碑》,雄强奇古,率真古拙 北魏著名碑刻《中岳嵩高灵庙碑》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一说太延年间(435年~440年立,相传是寇谦之撰书。共计23行,行50字,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中岳嵩高灵庙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寇谦之修祀中岳庙并宣扬道教的事迹,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北魏名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率真古拙,感觉有点萌哒哒 《嵩高灵庙碑》全称《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原石现保存于河南登封中岳庙内。它是北魏早期碑刻书法的代表作,用笔上,它直接把隶法融入楷书中,继承了汉隶(如《张迁碑》)方笔的用笔方法,例如横和竖的起笔和收笔一般都取...
魏碑分造像记、墓志、碑刻、摩崖四类,这次要聊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属于碑刻。 1 《中岳嵩高灵庙碑》=《寇君碑》 《中岳嵩高灵庙碑》,立于北魏太延年间,现藏嵩山中岳庙。 此碑风化剥损严重,一半以上的字都看不清,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份明初拓本,能稍微清晰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