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寨门上刻上“中山寨”,一方面是以祖宗中山靖王刘胜自比,表达自己只想了此残生的,没有任何其他争权夺利的想法。另一方面把三个字反过来看,也说明刘禅此时的处境,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下,如此明白地说出这个意思,其实也是刘禅对司马昭的一种哀求,而司马昭在读懂这两种意思后,也是于心不忍,放弃了诛杀刘...
对于这位亡国之君,司马昭表面上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却也处处防备,毕竟蜀地还有不少忠于刘禅的势力。刘禅之所以能够善终,应该归功于他谨言慎行。但根据一些民间传说,刘禅之所以能转危为安,是因为他门上挂着一块写了“中山寨”的牌子。所谓中山寨就是刘禅的家,因为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这却不仅仅只...
为了让司马昭进一步放心,刘禅后来还让人在府邸的大门上挂了一个牌匾,上面写了三个大字:中山寨,反过来读就是“在山中”。意思是说,自己早就已经归隐田园,不过问政治了,你司马昭根本不用白费功夫来担心我这一介山野村夫。另外,“中山”二字还暗指西汉汉景帝的第7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汉书》中提到,...
所谓中山寨倒过来读,其实就是寨山中,刘禅借用这三个字向司马昭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意,对于国家大事,自己已经无心考虑,唯一的愿望便是回到山中归隐。面对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敌人,司马昭自然没有任何杀害的心思。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究竟杀不杀刘禅,决定权完全在司马昭手中。只要司马昭愿意,那么刘禅无论...
原来“中山寨”倒过来读的谐音为“寨(在)山中”,很显然刘禅是想要表达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后半生只希望求得一个安稳的环境吃喝玩乐了此残生。从这三个字或许司马昭发现了刘禅并不是表面那样一无是处,但从这三个字也知道他的志向不在于复国,而在于隐居、不问世事,既然对自己不会造成任何威胁司马昭也就...
这个中山寨在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乡蜀村东万柏山上。这个传说,还要从刘禅投降开始说。263年11月,邓艾偷渡阴平,杀到成都城下,后主刘禅虽还有姜维等军队在外,但无心抵抗,随即投降,蜀汉灭亡。然而,不久之后野心膨胀的魏军主帅钟会,在姜维的怂恿下发动成都之乱,意图从益州出兵夺取天下。钟会很快失败...
刘禅的府邸建成之后,刘禅亲自在门匾上写了三个字——“中山寨”。建山立寨,难道刘禅想自立门户?魏国的臣子们,对刘禅的这一举动感到困惑,纷纷将这一情况上表司马昭。司马昭得知后,哈哈大笑,道:“倒过来读”“中山寨”倒过来读,便是“在山中”,刘禅通过这三个字,表明了自己已经没有丝毫的野心,无心兴...
第二,"中山寨"倒着看是"在山中",足以表明刘禅臣服之心。 这个在山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隐居山林。就算司马昭肯放人归隐,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刘禅估计也活不下去,毕竟不会躬耕田园。 这其实指的是刘禅明白自己的处境,身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跑不掉也不想跑。刘禅说:我是一个毫无威胁的人,您何必赶尽杀绝呢?
中山寨(冢儿寺寨)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500米,今中山寨村就位于遗址中。地貌呈丘形,中心部分高出地面约5米。遗址内文化层厚处约7米,内容丰富。遗址南部耕地层呈黑色,地面有不少夹砂红陶、灰陶片。断崖上暴露有很厚的灰层和互连不断的灰坑,多呈袋形。遗址的东北部,暴露不少墓葬,很浅,一般在0...
到了魏国以后,刘禅过着被监视的日子。魏国里头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派系争斗,重臣司马昭常常来打探刘禅的心思,就怕他在魏国借机造反,重新积攒自己的势力。刘禅清楚大势已去,便挂上个写着“中山寨”的牌子,意思是自己没心思造反了,只想安安稳稳过完后半辈子。司马昭瞧着那块牌匾,一下就明白了。“中山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