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士也有唯中士和共中士。 (2)唯中士道:比如小乘的修行者,只是追求离开三有的解脱,不想进一步追求菩萨道。 (3)共中士道:虽然菩萨也要修持出离心、清净戒律、人无我空性等等,但是菩萨并不以此为足,而是作为过渡阶段。对菩萨来讲,小乘的一些修法,叫做共中士道。 ♦️大士道:没有共大士、不共大士的说法。
佛教里的三士道,是指大士道、中士道和小士道。士是指修行人,修行人有三种道路:大士道即菩萨的道路;中士道是声闻和缘觉的道;普通人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福报而修行,叫做小士道。 大、中、小三种道,是以发心...
最后,为了更好地修行,我们应该选择上、中士道的教授心要。这些心要能够引导我们深入理解缘起法,激发我们对解脱的渴望,推动我们走向真正的修行之路。
中士道 一,中士道概论 前文中我们述及所谓“下士道”,强调了下士道是儒家社会的基础。这个基础体现在两个主要的方面,其一是社会宏观层面,这个主要通过严格的,形式上没有矛盾的,完全逻辑化的律法系统来得以展现;其二是相对内向的,以“孝”为核心,以婚姻为纽带的伦理规则。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个下士的世界所蕴含...
中士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脱道。 1.念轮回苦、发出离心 说到解脱,首先要有解脱的意向,也就是出离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出离?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这就必须真切意识到轮回是苦。在忆念重点上,下士道是观三恶道苦,而中士道不仅观恶道是苦,进而要观整个轮回是苦。在尚未出离三界之前,即使得生人天,一样是有漏...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第23集, 视频播放量 5、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一回入草去,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9集,6,多读书,少看短视频,第三部:愿与行(中),5.5.4,5.3.1,5.8.2,这是全世界最愚蠢
洛桑陀美上师开示:【在《广论》中士道主要学什么?】 从中士道开始,我们不仅不能贪恋这个世间,还要生起出离心,对治自己的愚痴。在中士道,我们不仅思惟观修三恶道的苦,更要思惟观修一切众生的苦,而且要观修众生共同的苦和分别的苦。除了观修苦之外,我们还要寻找贪心产生的根源。为什么会有贪心?贪心从哪里来的?
仅修下士道,虽能生人天善趣,终不能脱三界生死轮回,因此,应进修中士道。先思维生死总别过患,对三界生死生厌离心;进而研求三界生死的起因,是一切烦恼和有漏业,发起断除的决心;真正认识戒定慧三学是断烦恼的唯一方法,精勤修学,由此才能出离三界生死。若自己还不能厌生死苦,如何能发心度脱一切...
小士道人天乘,只能见到三恶趣的痛苦,但没认识到六道都痛苦,而向往三善趣。中士道的小乘行者,了解六道都是痛苦的自性,希求自己一个人解脱,这也是自私自利的动机,即使修持从小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都算不上大乘佛教徒。他们获证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无法成佛。这种发心比小士道更广大,但比大士道狭小,称为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