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类)。
解析 “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始编于1971年,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反馈 收藏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法。 我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多以《中图法》为图书分类的依据。另外,多数编辑部也要求作者投稿时提交学术论文的《中图法》分类号。 2.《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中图法》整体结构分为5大部类,22个基本...
《中图法》全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编号制度,使用小数制,即首先顺序字母后的第一位数字,然后顺序第二位,以下类推。分类号码的排列,...
关于中图法 中图法简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2010年出版了第五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五版通过新增类目,调整完善类目体系,修改类...
中图法即中国图书分类办法,是一个泛指概念。就广义而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台湾赖永祥仿十进分类法(所谓“中国图书分类法”)、《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 《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读...
《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 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反馈 收藏
《中图法》 《中图法》即中国图书分类办法,就广义而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台湾赖永祥仿十进分类法(所谓"中国图书分类法")、《国际图书集成分类法》。就狭义而言,《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通用的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