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头中国短头鲵是一种古老的迷齿两栖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头扁平,吻端钝圆,头盖骨上具有典型的迷齿两栖类的镂纹。基本信息 物种名称 扁头中国短头鲵 拉丁文名 Sinobrachyops placenticephalus 物种体长 ………物种体重 ………物种食物 杂食性 生存年代 中侏罗世(约1.6亿年前)生存地点 四川省自...
“截至今年,已正式被命名的中国大鲵有4个物种,分别是狭义中国大鲵、华南大鲵、江西大鲵和祁门大鲵。”车静介绍,“除了江西大鲵之外,其他已被命名和未被描述的中国大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种群大小都不得而知,这就使得目前的保护行动难以开展。”突破中国大鲵保护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到未受杂交污染的大鲵原生种群,...
中国大鲵: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 勉县鲵峰园种养殖合作社,坐落于长沟河镇汪家河村,这里是中国大鲵的故乡。中国大鲵,这一独特的两栖动物,虽名为“娃娃鱼”,却并非鱼类,而是两栖纲、隐鳃鲵科中的巨无霸。它们生活在清澈的淡水中,以其珍稀和独特性著称。这种全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超过百斤的动物,...
中国鲵的繁殖特点如下:繁殖季节:中国鲵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至8月。性别辨认:在繁殖期,通过泄殖孔的不同特征可区分雄性和雌性。雄性泄殖孔内周有突出的白色乳点,周围充血红肿,桔瓣状肌肉隆起;雌性泄殖孔肌肉则松弛。受精方式:中国鲵以体内受精为主。雄性不鸣叫,两性无“抱对”或交配行为,但...
安吉小鲵(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雄鲵全长153~166毫米,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头部卵圆形而平扁,头长略大于头宽。躯干粗壮而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四肢较细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重叠或互达...
[地理·中国]苦竹滩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野生大鲵的生存和繁殖 00:03:16 [地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大鲵化石距今约有1.65亿年 00:04:14 [地理·中国]生存能力独特!成年大鲵竟可以两、三年不进食 00:01:29 [地理·中国]喜欢恒温环境的大鲵如何躲过地球的第四纪冰期? 00:01:36 [地理·中国]野生大鲵生...
随着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的瓶颈被突破,这种昔日的珍稀动物逐渐逃离灭绝的边缘,甚至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许多保护区也从大鲵养殖场购入幼鲵进行增殖放流,数量已超过10万尾。大鲵的保护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桶中的娃娃鱼” | Louis-Léopold Boilly / Wikimedia Commons 一项关于大鲵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显示,...
中国大鲵,这一被誉为“娃娃鱼”的珍稀两栖动物,虽名为鱼,却并非鱼类。它属于两栖纲、隐鳃鲵科,以其庞大的体形在两栖动物中独树一帜。这种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不仅生活在清澈的淡水中,还展现出其独特且珍贵的生命魅力。体色因栖息环境而异,背部呈现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并点缀着深色不规则斑点,而腹部...
中国小鲵分布于湖北宜昌中西部,在海拔1400—1500米的山区,成鲵多栖于山间凹地水塘附近植被繁茂的次生林、杂草和灌丛内、营陆栖生活。中国小鲵靠肺和湿润的皮肤交换空气呼吸,以蚯蚓、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及其幼虫为食,是中国特有种。中国小鲵11月和12月在水塘内交配产卵,卵袋成对沉于水底,呈“C”形。中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