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诺贝尔科学奖通常在研究成果经过数十年的验证后才颁发,而中国大规模科研活动的真正起步要追溯到1978年之后,时间尚短。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卓越,但未获奖者亦不可小觑。中国如今每年有超过九百万大学生毕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我们有潜力,有能力,也有时间去展现自己的科研...
其实你可能会看到说中国的确是很少,中国在统计上只有两个人,如果我们把稍微范围扩大一些,我们看一下像外籍华人,把这些也加到里边一共有11个人,其中有8个人在获得诺奖的时候是美国籍,有另外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是法国籍,美国籍的这8个人全都获得的是诺贝尔的科学奖。这就告诉我们了,其实中国人获得诺...
由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编著。 屠呦呦传 作者名称 屠呦呦 作品时间2015-12 《屠呦呦传》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屠呦呦传》编写组。书中大部分内容为首次披露,许多关于她生活、成长、爱情细节的小故事让读者读起来饶有兴趣,相信读者能从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看到一位“中国的居里夫人”。
2024年诺贝尔奖中国颗粒无收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他们揭示了微小RNA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所起的神奇作用。简而言之,他们发现了基因调控的新秘密,这对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运作方式、生长机制,甚至疾病的发生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发现似乎为医学领域开启...
郑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为什么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此困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他们往往缺乏挑战前辈的勇气,也不太主动质疑权威。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是相当传统的,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必须听从。学生们从小便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对于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毫无疑问,根本不敢提出质疑。这种...
例子之一,就是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已经连续三次授予给了中国人。2023年2月,首届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颁奖,得奖者就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到了2023年11月,2023诺贝尔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颁奖,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又获此殊荣。最新消息,今年10月,2024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获奖名单...
郑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毫无保留地指出,我们中国人为何这般难以获得诺贝尔奖呢,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他们普遍不太敢于去挑战那些前辈,也不太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咱们的教育体制长久以来一直呈现出极为传统的形态,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就得乖乖地顺从听从什么。学生们自幼便养成了听话的习性,对于老师所...
尽管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美国的409人,甚至还不及印度的13人,但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体现了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创新。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个阶段是海外华人学者的杰出贡献,例如李政道和杨振宁等人的成就。第二阶段是港澳台学者崭露头角,其中高锟在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诺贝尔》是2012年03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玮、吴志菲。内容简介 他们都是一年一度由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颁奖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都是重量级功勋科技大家。这一位位科学巨擘历经无数的坎坷与磨难,创造了许多震惊中外的奇迹。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们的生活鲜为人知。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