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春秋·桓公五年》记载:“秋,大雩,螽。”这里的“大雩”指的是大旱,而“螽”则是指蝗虫,意味着由于大旱引发了蝗灾的发生。《春秋》共记载了12次蝗灾,显示出当时蝗灾已经频繁发生。由此可见,中国对蝗灾的记录和关注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蝗灾,当属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据历史学...
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天灾,蝗虫所造成的危害,其严重程度在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少见。统计数字能充分说明问题的严峻,秦汉时期,蝗灾平均每8.8年发生一次,两宋时期,蝗灾频率增高到惊人的每3.5年一次,元代时期更是每1.6年就发生一次蝗灾,平均两年就遭遇一次。明清时期蝗灾发生频率...
想要彻底消灭蝗灾,需要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科技水平和组织动员能力。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蝗虫监测、治理体系。发生此前那种大规模蝗灾的可能性非常低,为祸中国几千年的蝗灾,基本可以宣布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可防可控。鼠疫、蝗灾、天花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没有哪一个灾难是自动离去的...
那时的中国大地蝗灾频发,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1949年前,黄淮地区平均每隔三四年就出现一次大面积蝗灾。1943年,仅河南一地,飞蝗就吃光了7个县的庄稼。无数人背井离乡,踏上逃荒之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政府积极动员,以人工为主、药械为辅,尽最大努力试图把蝗蝻(蝗虫的若虫)消灭在起飞之前。然...
一方面,中国和印巴蝗灾之间,隔着天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脉,高昂的山脉对于这群蝗虫来说可谓天堑,飞过来的可能性极低。另一方面,国内也经常会有人戏谑——“中国出现不了蝗灾,蝗虫一过来就都吃没了!”说出来或许是开玩笑,但不明所以者,或许还真会产生误会。毕竟,在中国,蝗灾这个词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恐惧...
1929年,蝗灾肆虐江苏省,以至于铁路线被蝗虫所掩埋。1933年,蝗灾又出现在河北、察哈尔等地,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对于河南省百姓来说,“水、旱、蝗、汤”是河南省的四大害。但是,由于连续的军阀混战和三四十年代的战争,我国始终处于比较动荡的局面。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随着国内局势的逐步稳定,我国开始...
蝗灾,又称蝗祸,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在古代,这是世界级的灾变,亚欧大陆多个国家均有过蝗灾记载,每次都造成巨大破坏,粮食往往颗粒无收。古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
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共294年间,仅鲁国就发生了16次蝗灾,例如公元前594年秋天, 鲁国“螽。冬,蝝生。饥。”由于蝗灾导致的饥荒,在春秋时代就开始层出不穷,而即使在短暂的秦朝(公元前201-公元前207年),蝗灾也经常侵袭中华帝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在中国历史上,水灾、旱灾、蝗灾并...
(1)采取人工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方法。比如说,利用蝗虫的激光性用火烧灭。《诗经》中曾经记载“夜中设火,火边掘坑。”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法也渐渐完善,到了明清时期成为了全国各地最主要治理蝗灾的方法。(2)根据蝗虫的进化过程,分阶段地进行防治。比如说开沟陷...
在中国古代有“久旱必蝗”的说法。蝗虫喜欢干燥的环境,蝗灾与旱灾往往密不可分。古代封建王朝生产力低下,粮食储备不足,当蝗群将农作物啃食殆尽之后,接连而来的是当地的大饥荒。每有蝗灾必会造成封建王朝的社会动荡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自秦汉以来蝗灾频率平均8.8年一次,到了两宋时期为3.5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