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研究》 戴晓云|主编刊物介绍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概念的提出,中国美术史特别是中国佛教美术史成为文学、历史、哲学共同关注的对象,以中国古代美术为资料的研究者数量增加。美术史研究和文学、历史、哲学研究既存在共同的空间,又有彼此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国艺术...
揭出在视觉结构及组合方式作用下,画作从结构、笔触到形象、风格的固有特点,以及与同时代其他画家的对看互读关系,从而打破了前人每从“骨气”“气韵”等虚处置论的局限,而这种不重画迹、只重画论的不可验证的主观性,恰恰是中国艺术史研究一直存在的短板。
近日,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生前修订的《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苏立文教授的《中国艺术史》自1961年首版以来,成为中国艺术史入门的经典读物,作为牛津、耶鲁、普林斯顿等知名学府的教材,至今沿用不衰。全书以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按照器物、...
如果说材料较多地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被动适应,那么工艺就较多地体现了人对自然之物的能动作用。因此可以说,工艺体系是中国艺术史知识体系的骨干。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全部已有成果,都是对工艺的描写和论证,有助于认识中国艺术史的工艺体系。 不过,本文所谓...
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 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研究:通过查阅史料,包括文献、考古资料、文物等,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整理。这需要有深入的文献学和考古学基础,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史料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2.风格研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题材、技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的...
首先有必要对题目作一个说明,本文所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包含了两层含义,也就是本文将涉及到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发生在中国的艺术史研究,包括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以及外国的艺术史研究;其二是指对中国传统艺术所进行的艺术史研究,包括国内外艺术史学家所做的相关研究。它们不是一个概念,但都和中国有关,因...
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教授是20世纪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他很年轻时就荣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之位。但当他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研究学者后,却将目光转向中国艺术,从此他就再没离开过这个领域,沉浸其中达五十年之久,广泛涉及中国的建筑、雕塑、园林、绘画,乃至城市规划等...
我在德国最开始学习的是欧洲艺术史和德国文学,这些对于我在后来在东亚艺术史研究中经常会和欧洲艺术相比较,也更容易发现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同时中国的艺术不是孤立的,和欧洲艺术史有共通性,而一些基础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论也对于之后东亚艺术史的研究都适用的。 我在德国博士毕业后去了美国,接触更多的这一领域的...
摘要:全球转向中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正日益充满活力,其推动力除了空间转向、图像载具等学术潮流之外,还有整个人文学界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之际反思人类中心主义、重申人对自然的尊重的背景下,艺术史界对物性和生态的关注。物质不再被视作惰性的,而是充满能动性和活力。在获取和加工物质的过程中,人与生态环境互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