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竹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道德情操的体现。他们偏爱竹,偏爱到宁愿食无肉,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这种对竹的热爱,不仅是一种审美喜好,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竹的品质与象征是坚韧与高洁。它在寒冷的冬季不凋,炎热的夏季不衰,深深地扎根于土...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意思是说,文同画竹子时不但忘了身旁的人,最后连自己都忘了,一心只有竹,甚至化身为竹,才能不断地画出这么清新、足以传世的画作。 北宋文同《墨竹图》 一般人画竹赏竹大都以人习惯的角度来看来画,由下往上,适合于视线的行进。 习惯于这样的美学角度的人,乍看文同这幅竹画,不免...
在画竹的旅程中,选用一支性能卓越的狼毫“兰竹笔”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笔有大、中、小三种型号,选择时需根据画作尺寸来定。起步时,从单片叶子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至两叶、三叶、四叶……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画竹经验,并形象地用燕尾、“个”字、“分”字、“介”字落雁等方式进行比喻,这些已成为我们画竹时的基本...
明 王绂 墨竹图 纸本水墨113.8x51.3cm 故宫博物院 明 王绂 画竹卷 纸本水墨33.7x80.5cm 故宫博物院 明 夏昶 淇水清风图 纸本水墨29.5x98.5cm 故宫博物院 夏昶chǎng(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明代画家、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竹师法王绂,时推第一。 明 夏昶 清风劲节图轴 纸本水墨119.4x47.2cm ...
湖州竹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北宋文同、苏轼、元代赵孟頫、清晚期海派吴昌硕四大家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北宋文同、苏轼画竹著于时。元丰元年(1078)文同奉命为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未到任,病故陈州(今河南淮阳);...
竹魂扬古韵,画意醉心田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祝安峰画竹赏析 竹,这一自古以来便蕴含丰富意象与深邃寓意的自然精灵,以其独有的风姿,跨越千年的时光,持续激发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成为了一幅幅流传千古的艺术…
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更是众多画家表达情感、追求高洁品德的象征。从北宋文同的“胸有成竹”到清代郑燮的“难得糊涂”,竹子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本文将带您走进画竹艺术的世界,探索谁将竹子画得最好,并延伸出与之相关的丰富知识。《四川书画名家》一书...
梅兰竹菊的雅逸之气,在于纯以书法用笔出之,此论最有名的莫过于赵孟论画竹:“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梅兰竹菊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提炼、概括到用最简最纯的笔墨内涵,表达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极致了,堪为画中别调。 1 2 3 4 5 6 7 8 9 10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