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虽然不能说王维的一首《画》诗就开创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传统,但他作为诗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所倡导的诗画结合、意境至上的理念,无疑对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维画作选: 二、苏轼定格调: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的这两句话确实深刻地表述了中国画中的诗情画意观...
山水画和园林是一体的,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明清以后,绘画超越了对真实的渴求、对意义的宣传,进入到对趣味的追寻中。比如通过八大山人画上的白眼,即外在的“形”,能看到画家内在的心音。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整体上更为写意,这个“意”到底是什么?怎样欣赏中国画?邵琦认为重要的是理解绘画在发展中的...
四、宋徽宗赵佶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书入画、以画为血肉,形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不可分割的“定式”。引经据典、传承古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主题,因此,形而上的中国...
写意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笔墨的意境,并不是要完全复制客观事物。在写意画中,诗意、画意和墨意是相互交织的三个重要因素。然,所谓诗意是说画家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意境和情怀。这些都是画家在自我修养和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所孕育的,能够通过画笔传达给观者。比如,画家可以通过表现春...
绘画反映着人的主体精神,就要将意和象的认识与人的感受融入笔墨,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是对艺术的精神的挖掘和对艺术表现力完美性的追求,是一种诗化的呈现,是严谨中的浪漫。 中国文人画于现实中透着超然,高雅中透着野逸,宁静中透着肃穆,隐喻着一种精神...
中国画的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画家取景时,要步步移、面面观;要善于利用纸的空白,做到疏中有物、密而不闷。“画意”是画家精神感受的传达。构思“画意”是创作的开始。它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画意”在构思之后并不是不可变化,而是可根据需要在作画过程中不断调整。画家边作画边改变自己的“画意...
第三点,是对国画画格的认同。 所谓画格,就像人格一样,是画的格局和格调。这里要说的是,欣赏一幅画,一幅国画,不只是欣赏它的画理和画意,还在于欣赏它的画格。中国人没有宗教,所谓儒释道,在中国人心里和眼里,也就是一些学问。学问和文化有关,但学问和文化不是一回事。中国人的文化是文字和艺术。中国人的...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以追求诗情画意为主要目标之一,而当代中国画却似乎缺少了这种特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1、文化环境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环境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和实用性,而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也逐渐趋向简化和功能化。
03 第一幅“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作品 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亲笔之作。 《芙蓉锦鸡图》疑为画院中高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有徽宗题诗: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
在诚意与画意中探寻时代新意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观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洋 摘要:如果说以中国画本体语言表现时代新变成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方向,那么“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