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一个满汉文化融合的王朝,所以这一时期,满族女子沿用满族旗装,花盆底;汉族女子多使用明朝婚服礼制,但是也有不同,霞帔改为背心式,头饰也多为“朝冠”,颜色为黄、黑、红为主。 中国人偏爱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所以中式传统婚礼总以大红色来烘托喜庆、热烈的气氛。...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chengjia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一、传统婚俗仪式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民风里,婚前礼以及正婚礼是次要次第,这些次第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婚俗历史纪录 据礼记昏义纪录:“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昆裔也,故女子重之,于是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进揖让而升,效率于庙,而拜迎于门外,进揖让而升,效率于庙,所以敬...
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后,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历史信息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
在青岛婚恋文化周期间,我们将推出《传统文化——华夏婚俗大师课》,特邀主讲人刘宜庆老师为我们讲述华夏婚俗的历史变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婚俗简介、唐宋婚俗和青岛婚俗。主讲嘉宾刘宜庆老师(笔名 柳已青),是文史学者、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是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琴岛作协副主席,供职于...
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一、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
👥阿注婚则是一种性关系非常自由的婚俗,不同母系血统的人可以互为阿注。所生子女归母家,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抢夺婚则是一种通过暴力手段成婚的婚俗,虽然后来有了真假之分,但这种婚俗仍然存在。📜这些婚俗的演变,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对婚姻的说法:1年纸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手婚;8年古铜婚;9年陶器婚;10年锡婚;11年钢 婚;12年丝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 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55年绿宝石...
定亲是男女双方家长的认可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订立的婚约,中国很多地方的都有的传统婚俗,定亲通常是男到女家,去时需带上定亲礼物、礼金等。 古时候,在男女双方经过媒人牵线,彼此都认可了,就要举行“定亲”之礼,以缔结婚约,来确定联姻。男女两家各以对方之礼、帖为信,定下亲事。 最初,“纳吉”和“纳征”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