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和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朱云清分别代表两岸伊斯兰教界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大陆宗教交流团团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大陆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副主席邬书林及多位海峡两岸宗教界领袖、宗教出版机构负责人和社会名流共同出席了首届“海峡两岸宗...
香港中国回教协会是中国香港伊斯兰教的重要社团,其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成立的香港中国回教文化研究会,即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香港分会。然而,日军在1941年占领香港期间,协会成员被迫分散,活动一度暂停。1947年,由白学修、刘就、马慎康、脱维英等人发起,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友,协会更名为现名——香港中...
香港中国回教协会 中国香港伊斯兰教主要社团。其前身是香港中国回教文化研究会,实即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香港分会,成立于1938年。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后,会员星散,会务停顿。1947年,由白学修(1900~1985)、刘就、马慎康、脱维英等人筹备复会,并“为了更符合广大教胞需要”而决定易为今名。1949年获香港社团注册处批准正式...
香港中国回教协会秉持着圣训的精神,其主要宗旨在于弘扬热爱祖国的信念,并积极倡导伊斯兰教的和平与奋斗理念。该组织致力于对国家、人民、宗教以及香港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自成立以来,协会在传播伊斯兰教义和普及内地宗教政策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通过组织穆斯林前往内地参观游览,他们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穆斯林群体...
历史民族史>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 近代回族民间文化团体。1934年成立于上海。发起者有马天英、王义、鲁忠翔、马国辅、傅统先等人。以发展中国伊斯兰文化、繁荣学术空气为宗旨。在出版学术研究刊物,编辑伊斯兰教文化丛书,促进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
历史民族史>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民国时期官办组织。其前身为民间团体“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由著名伊斯兰经师王静斋、时子周等发起,于1937年在河南郑州成立,号召穆斯林群众奋起抗击日寇。1938年春,郑州失守迁武汉。因国民党官员唐柯三、孙绳武等纷纷加入,改组为“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遂变为官办性质之团体。1939年7月...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总会特派马天英、王萝扬先生来邵阳协助分会工作。分会成立后,王萝扬先生就来到了有回族同胞1000多户的原武冈县境内的马家冲、黄家冲(又名架枧冲,今属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和原属邵阳县境内的桃花坪(今系隆回县城桃洪镇)。王萝扬先生来后,四处奔走,爬山涉水,走访了各个清真寺,召集了回族中各方...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南分会在邵阳的活动 马子美 1938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回族中一批有爱国心的上层人物,如时子周、王静斋、刘铁庵、唐柯三等,发起于1938年5月在武汉正式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并推定白崇禧为理事长,时子周、唐柯三为副理事长,艾沙、李庭弼、孙绳武、马汉三等九人为常务理事,总干事由曾任...
河南作为回族人口大省,又是抗战时期大多数县被日寇沦陷的省份之一,其最大的回民抗日组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河南省分会”活动非常活跃,战后重建又处理过许多战时遗留问题。然而,豫省分会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组织结构等方面之变迁未见全面述论者。依据回协当时出版的会刊以及其他史料。可以勾列出该分会诸方面之变迁...
[擅耍]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是抗战时期陕西省回族组织的抗日社团,也是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很有影响的社团,它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组织回族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回族教育,开展扶贫济困等工作,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关键4"1回族,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省分会I抗日活动 [中田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