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云丘山中和节),流行于山西省乡宁县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和节(云丘山中和节)起源于唐代,古代中和节期间,上至皇上、下到黎民百姓都要走出家门,祭天、祭地、祭山水、祭百草,祭奠一切与人生有关的物体。云丘山已完整地保留了中和节的习俗,传承千年。2011年5月23日,中和节(云丘山...
中和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其历史记载和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明清时期,中...
《唐国史补》记载:“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御制诗,朝臣奉和,诏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天下荣之。”普天下人都对戴叔伦感到荣耀,戴本人必是万分的感激涕零。另外,王纬有《谢赐中和节御制诗序表》,记载曾受赐“皇太子所写御制中和节诗序”,这当然也是极荣幸的事。 按照中和...
二月初一是传统习俗里的“中和节”,既是古代民间祭祀“太阳神”的日子,也是求平安和顺的好日子。记得“三做三不做,平安顺利多”,分别指啥事呢?1·二月初一中和节 据《唐书》记载,在唐代中期之前,春季只有三个节日,一是正月初九“天公日”,二是正月晦“送穷日”和三月初三“上巳节”。在这三个节日中...
中和节(永济背冰),山西省永济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渊源 农历二月初二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中和节”这个名字传说始于唐贞元五年(789)。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北征攻打蒲津渡...
中和的意思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值阴阳交接的季节,此时万物萌生,自然界一片祥和。除了“中和节”,二月初一还是民间传统的“太阳节”,传说这一天是太阳神君的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民间有很多传统习俗,在二月初一这一天,记得要吃3样做3事忌3事,老传统要了解。吃3样 一、吃太阳糕 二月初一是太阳神的生日,...
中和节 [ zhōng hé jié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ōng hé jié ] 唐德宗贞元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见《新唐书.李泌传》。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
一、中和节的诞生:皇帝与大臣的联手之作 唐代,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中和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唐德宗李适与大臣李泌的联手设计,让这个节日充满了文化与娱乐的气息。它的初衷是为了增加节日宴乐的机会,让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享受片刻的欢愉。同时,通过节日活动,传达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中和节”这个名字始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是说“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是说到此时令,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了。 传说在伏羲时代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