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龙头。 查看更多 暂无回答 不知道怎么玩?问问旅行达人 去提问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中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处太和殿...
中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初建于明永乐年,初名华盖殿,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皇帝在去往太和殿举行大典前,会在中和殿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在祭典前一天会在中和殿检阅祝...
中和殿 中和殿,宫殿名 ,指隋唐京师长安大明宫中一处宫殿,唐宪宗崩逝于此殿。宫殿名。唐长安大明宫便殿之一。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因服金石之药中毒死于此中和殿。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二月二十七日,敬宗于中和殿击毬:同月二十九日,敬宗又大合乐于中和殿,极欢而罢。
中和殿是故宫前廷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最小的殿,紧邻于太和殿北侧,其体量和位置虽不显眼,其殿名“中和”和内悬匾额“允执厥中”却体现了古代统治阶级所信奉的中正之道。1 中和殿殿名由来 中和殿(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面,是一座平面呈方形的四角攒尖顶方亭建筑。其深广各三间,周围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钻尖式,中央最高处安装着镀金的圆形宝顶,仿佛巨大的宝珠。其尖顶部,正是四条屋梁交会处,其木构件最忌受雨水腐烂,在它的顶端罩上一个完整的金属宝顶,有效地保护了钩件。中和殿基本上是为太和...
太和殿内部大柱在明朝永乐年间采伐于深山老林之中,那个年代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很多伐木工人遇到虎豹丧命。明朝时期,太和殿大柱为楠木,通过河流和运河输送到北京。现在太和殿的大柱是清朝用松木拼成的。 老照片结合现在实景 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子,围绕宝座的六根被贴上黄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条巨龙。
中和殿 [ zhōng hé dià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ōng hé diàn ] 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众志成城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因地制宜 如履薄冰 沧海一粟 相濡以沫 背道而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