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中华鹿藿种拉丁名:Rhynchosia chinensis H. T. Chang ex Y. T. Wei et S. Lee科中文名:豆科科拉丁名:Leguminosae属中文名:鹿藿属属拉丁名:Rhynchosia国内分布:产广西、广东、江西、贵州命名来源:[Guihaia 5(3): 171.f.9. 1985]中国植物志:41:335...
中华鹿藿是一种缠绕或攀援的草本植物,茎部密被灰色短柔毛或有时混生疏长柔毛。其叶子具有独特的羽状三小叶结构,托叶细小,卵形,长约4毫米,微被短柔毛,容易脱落。叶柄长度为4-10厘米,略具纵棱,密被短柔毛。小叶质地为薄革质,顶生小叶形态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4.5-8厘米...
中药名称鹿藿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 名野绿豆、野黄豆、老鼠眼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科豆科 分布区域产江南各省。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Lour.的茎叶。(《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江南各省。 入药部位 叶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贮干燥处。(《中华本草》) ...
植物名鹿藿 拼音LuHuo 学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别名老鼠眼、痰切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菜豆族 亚族木豆亚族 属鹿藿属 植物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全株各部多少被灰色至淡黄色柔毛;茎略具棱。
中华鹿藿 (学名:Rhynchosia chinensis H. T. Chang ex Y. T. Wei et S. Lee)属于 木豆亚族物种植物。 1形态特征 编辑 缠绕或攀援状草本。茎密被灰色短柔毛或有时混生疏长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卵形,长约4毫米,微被短柔毛,早落;叶柄长4-10厘米,略具纵棱,密被短柔毛;小叶薄革质,顶生小叶...
1、治惯发性头痛:鲜鹿藿七钱,水煎服。 2、治妇女产褥热:鹿藿茎叶三至五钱,水煎服。 3、治疾病:鹿藿五钱,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捣烂,酌加烧酒捣匀。外敷。(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扩展阅读:鹿藿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
本品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Lour.的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中华鹿藿---缠绕或攀援状草本。茎密被灰色短柔毛或有时混生疏长柔毛。叶具羽状3小叶;托叶小,卵形,长约4毫米,微被短柔毛,早落;叶柄长4-10厘米,略具纵棱,密被短柔毛;小叶薄革质,顶生小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4.5-8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阔
本品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Lour.的根。(《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