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泥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标志着商代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作“中华第一鼎”。故选:A。本题以“中华第...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泥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标志着商代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作“中华第一鼎”. 故答案为:司母戊鼎. 本题考查司...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时,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时,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毛公鼎 C. 大盂铜鼎 D. 商朝虎耳铜鼎 答案: A...
中华第一鼎介绍:位于广场中心,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
2011年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司”改“后”竟然引起了一场全民关注和热议的更名风波。一时之间,主“司”派和主“后”派纷纷撰文立说,争鸣不止。那么,早为世人熟知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中华第一鼎”的美誉。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首先明确问题核心: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对应的选项。需逐一分析四个选项:1. **后母戊鼎(选项A)** - 原名司母戊鼎,商代晚期青铜器,重832.84公斤,是中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历史教材及权威资料均确认其为"中华第一鼎",符合题干描述的核心关键词(“最大”)。2. **毛公鼎(选项...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鼎”。这件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一件祭器。司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当时周礼中已经形成了严...
中华第一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北路88号龟山风景区内。龟山风景区是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而中华第一鼎则是这里的一大亮点。这座巨鼎高达数米,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华第一鼎”。鼎身铸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站在鼎前,不禁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悠久历史。中华...
探秘中华第一鼎,传奇故事揭秘! 1959年,考古界的传奇人物徐旭生带领团队,踏上了寻找“夏墟”的征程。当他们抵达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时,村民们在挖鱼塘时意外发现了大量陶片,其中“殷(商)代早期极多”。徐旭生认为,这里可能是一处古代都邑遗址。 同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队进驻二里头,揭开了长达63年的发掘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