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鳅又称沙坠、泥鳅,是鳅科沙鳅属的一种鱼类。体长而侧扁,头侧扁;吻尖;体被细鳞,颊部有鳞或裸露;通身亮黄色;沙鳅外形酷似一般野生小鱼,成年鳅体长15厘米-22厘米;体呈纺锤状,侧扁;头扁锥状,叉尾;由于其腹面弧度较大,使之吻部略显上翘而突出;口较小,下位;呈马蹄形;吻须三对,上颌须...
野生中华沙鳅下池后开始喂食,以动物性饲料的蚯蚓为主。投入做到“四定”:一是定时,即每天投入两次,每天8:30和17:00各投入一次;二是定质,投喂新鲜饵料,保持饲料新鲜成分相对稳定,营养平衡;三是定量,即饲料日投喂量为中华沙鳅整体重量的4%~8%,投喂应该以傍晚的一次为主,占总投入量的65%左右,具体...
然而,由于中华沙鳅现在的价格高昂,许多农民在捕捞到后都选择珍惜而非食用。作为中国特有的珍贵物种,我们有责任好好保护它,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有机会欣赏到它的绚丽多彩。若有机会捕获,请务必将其放生,以促进其更好的繁殖与保护。
它就是中华沙鳅,又称沙泥鳅、长薄鳅等,虽名为小型鱼类,却体态纤细、体色斑斓,被誉为“穿金妹”,是中国独有的珍稀物种。中华沙鳅不仅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更兼具营养与药用双重价值,同时,其高观赏性与高食用性也备受推崇。这种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澜沧江、重庆,以及四川东部盆地和盆周低山区的江段,湖北宜昌...
中华沙鳅,这种被誉为“水中人参”的小鱼,其体形细长且呈流线型,口部稍下位,前颌骨中部还巧妙地凹下一块,这样的设计让它们能够轻松地吸附在石头上。它们常年在急流中穿梭自如,以灵巧的身姿在水中钻来钻去,不仅是为了躲避天敌的追捕,更是为了捕捉猎物。每年的4-6月,是中华沙鳅的繁殖期,雌鳅在此期间产卵...
泥鳅以其满身粘液、滑腻难握的特性而闻名,然而,在中国,还有一种与泥鳅颇为相似的鱼类——中华沙鳅。这种鱼同样独具特色,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产。中华沙鳅与泥鳅习性迥异,它更钟爱清澈的山溪与河流,而非泥土淤泥之中。小时候,只需翻开溪边的小石头,便能发现成群的中华沙鳅正躲在下方,期待着你的探索。中华沙...
中华沙鳅( Bolic superciliaris)是鳅科沙鳅属的一种小型鱼类,地方名玄鱼子,是长江中上游特产优质的名贵珍稀鳅科鱼类,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从野外收集亲本,开展野外驯化、人工驯养、营养饲料、规模化繁育等养殖研究,《中华沙鳅驯养繁殖...
在重庆,当地渔民称之为大河龙丁(中华沙鳅),因它生活在长江之中,品质上乘,口感绝佳,甚至传闻其价格高达每斤数百元。这种花斑鱼,因其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环境中,且外形与泥鳅相似,常常与泥沙为伍,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沙泥鳅。这种鱼类属于鳅科沙鳅属,是中国独有的珍稀物种。然而,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所追求的...
中华沙鳅为鳅科沙鳅属的一种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目前可人工驯养。今天,小编就和您聊聊中华沙鳅的驯养繁殖技术。 一、人工驯养技术 1.驯养池条件。驯养池面积一般在10~50m2为宜,池水深度保持0.5~2.0m左右,保持流水或微流水,进排水安装闸板和拦鱼栅,驯养池面积的1/3采取遮阴处理,水体中设置部分洞穴。水源...